按3征收率减按2征收(3减按2征收分录)
作者:薛燕钦 发布时间:2022-03-23 11:48:09 点赞:次
1.企业购买国库券取得的利息收入,从会计核算上讲,属于企业的一种收益,构成税前会计利润的组成内容;而税法则规定企业购买国库券取得的利息收入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这样会计上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税收上计算的纳税所得之间也会产生差异。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单位和个人应按照计费销售额的3%计算应缴费额,计费销售额含增值税。企业应将成本费用和税金类科目的月末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将收入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
2.企业如有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其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按规定从应纳税额中扣除。递延税款科目的贷方发生额,反映企业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大于纳税所得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及本期转销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纳税影响的借方数额;其借方发生额,反映企业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小于纳税所得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从一个会计年度看,由于会计核算和税收计算所采用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年折旧率不同,从而使得按会计原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和按税法规定计算的纳税所得产生差异,并由此导致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和当期应交所得税计算的差异。
3.购销业务的会计处理在销售阶段,销售价格中不再含税,如果定价时含税,应还原为不含税价格作为销售收入,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作为销项税额。发生在本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用现行税率计算,以前各期发生的而在本期转销的各项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按照原发生时的税率计算转销。
4.该科目借方反映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贷方反映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所得税额。本期发生的递延税款待以后各期转销时,如为借方余额应借记所得税科目,贷记递延税款科目;如为贷方余额应借记递延税款科目,贷记所得税科目。企业对该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规定其折旧年限为5年,按直线折旧法计算每年应提取20%的折旧。
5.企业按规定应交的车船税,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车船税明细科目核算。
6.其中符合条件小型微利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西部大开发企业等优惠税率类型企业,按照优惠税率计算应缴的所得税额。然后再计算本年利润科目的本期借贷方发生额之差。

一、按3征收率减按2征收(3减按2征收分录),如何去界定
1.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企业,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企业所得税明细科目进行会计核算。房产税依照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至30%后的余额计算交纳。
2.在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递延税款的余额要按照税率的变动或新征税款进行调整。
3.1括号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账务处理原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发生的应税行为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影响的贷方数额;期末贷方(或借方)余额,反映尚未转销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
4.企业按规定应交的房产税,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房产税明细科目核算。(1括号应付税款法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
5.按本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乘上规定的税率,就得出企业的应纳税额。债务法是把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保留到这一差额发生相反变化时转销。在应付税款法下,当期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缴的所得税。
6.按规定缴纳的车辆购置税借: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企业购置免税、减税车辆后用途发生变化的,按规定应补缴的车辆购置税:借:固定资产(红字)贷:银行存款契税土地使用权或房屋所有权的买卖、赠与或交换需按成交价格或市场价格的3%至5%征收契税。
7.在这种方法下,采购等业务进项税额允许抵扣销项税额。企业按规定计算交纳耕地占用税时借: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科目贷:银行存款车辆购置税车辆购置税是对所有购买和进口汽车、摩托车、电车、挂车、农用运输车行为,按计税价格10%征收的一种税。所谓永久性差异是指由于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计算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差异。
8.没有房产原值作为依据的,由房产所在地税务机关参考同类房产核定;以房产租金收入为房产税的计税依据。会计处理时实行价与税的分离,属于价款部分,计入购入商品的成本;属于增值税税额部分,按规定计入进项税额。递延法是把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保留到这一差异发生相反变化的以后期间予以转销。
9.发生销售退回的,应根据按规定开具的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10.土地增值税按照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增值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征收。

二、按3征收率减按2征收(3减按2征收分录),怎样才能认知
1.企业以应税消费品用于在建工程项目,应交的消费税计入在建工程成本。这里的增值额是指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收入减除规定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的会计处理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在享受减免税优惠措施时,应将减、免的应纳税额计算入账,并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
2.汇算清缴的会计处理年度终了,企业应根据本年利润科目有关资料,计算出本年实现的利润总额。一般纳税人应当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増值税、未交増值税、预缴增值税、待抵扣进项税额等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3.企业应在负债类科目中增设递延税款科目,核算企业由于时间性差异造成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所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以及以后各期转销的数额。
4.当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不需要调整由于税率的变更或新税的征收对递延税款余额的影响。贷方余额则为企业本月实现的利润总额即税前会计利润。不动产分期抵扣:根据财税(2016括号36号等文件规定,适用一般计税方法的纳税人,2016年5月1日后取得并在会计制度上按固定资产核算的不动产或者2016年5月1日后取得的不动产在建工程,其进项税额自取得之日起分2年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第一年抵扣比例为60%,第二年抵扣比例为40%。
5.所谓时间性差异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由于有些收入和支出项目计入纳税所得的时间与计入税前会计利润的时间不一致所产生的差异。假设该公司前5年每年实现利润2000万元,后5年每年实现利润1800万元。对于联营企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一律先就地征收所得税,然后再进行分配。
6.按月(季)预交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按照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应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由于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存在的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会计核算上可以采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一般纳税企业发生的应税行为适用简易计税方法的,销售商品时应交纳的増值税额在简易计税明细科目核算。
7.在应付税款法下,企业应按照税法规定对税前会计利润进行调整,得出应纳税所得额即纳税所得,再按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出当期应缴的所得税,作为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