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所得税负债是什么科目(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费用)
作者:田文忠 发布时间:2022-03-24 13:25:38 点赞:次
1.我只好把所得税准则找到认真核对起来(我昨天写的时候根本就没有看准则),终于找到了第十三条是这样说的(不得不复制粘贴):第十三条企业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2.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
3.2020年度的会计分录:借:递延所得税负债5万元贷:所得税费用5万元好啦,今天就暂时写到这里,大家先消化一下。与广告费支出类似,包括职工教育费支出、业务宣传费支出(应和广告费合并)、公益性捐赠支出等可以跨年度结转扣除的,都是存在类似的问题,对于递延所得税应该分明细进行台账登记,包括初始确认和后续冲销(计量)都应登记,否则你很难准确的做出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分录,除非你公司的业务非常的简单。
4.图18有了这个统计结果,才能安心的做分录,从而顺利得出所得税费用的金额及借贷方向。本科目可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只是企业从债权人变身为债务人的关系而已,所以我就不再啰嗦了,自己去画一个与老彭一样的流程图就明白了。
5.也要考虑到这些收益在最终实现的时候,也是要交税的,而且交税的原因和对应的会计期间是计入的当期,所以在谨慎性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共同作用下,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应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的,该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影响合并中产生的商誉或是记入合并当期损益的金额,不影响所得税费用。
6.递延所得税负债核算的内容举个例子。分割线理解:当会计与税务产生收入、支出的暂时性差异时,应当以会计口径计算所得税费用,以税务口径计算应交所得税,二者之差通过待摊、预提来调整,其中待摊费用使用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预提费用使用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老彭为此专门撰写了一本书《企业所得税实务与税务风险管理》就是专门说这些的,原计划是3月前出版面市上架的,结果现在也只能推迟出版了。

一、递延所得税负债是什么科目(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费用),怎样做表明
1.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广告费支出,虽然我们可以确认它的计税基础,是却不一定要确认它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原因还是在于谨慎性原则。我开了一家纺织公司,买了一台纺织设备20万。借方和贷方合并,就是我们需要计算的所得税费用最终结果。
2.阅读全文递延所得税资产转回和实现递延所得税资产转回的意思是: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老彭发挥一贯热心的作风,给出了一个另类的回答,大家是否妥当:广告费支出,既不是资产也不是负债,所以要单独理解它的计税基础是困难的,因为会计准则或教材里面只说明了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而没有说明损益类科目和权益类科目的计税基础。按这种核算方式,合营企业需设置递延所得税科目来进行核算,在时间差额完全自行消失以后,本科目的余额也将为零。
3.按照税法规定,计提的坏账准备在实际发生的时候可以税前列支,否则只是计提不能税前列支。由于这20万元没有实际发放,不能税前扣除,肯定需要做纳税调整的,当然也是要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所以应确认抵押所得税。
4.只有在能够继续扣除的概率非常高的情况下,才能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企业发生亏损的话,如果完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话,应该确认负数的所得税费用,从而也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事实上并不是如此,原因还是在于谨慎性原则,要充分地考虑亏损在未来是否能够得到弥补从而实现抵税而少缴税的可能性。应交税费核算的是你在一定时期内(一年内,因为是流动资产),真正迫在眉睫,要根据税局要求老老实实去缴纳的各种税费。
5.贷记商誉等科目。在会计上确认支出或损失时,意味着现在或未来都是要抵税的,而少交税就是变相的收益,这部分支出就应计入所得税费用贷方。后期发现情况发生变化,又增加了可抵扣额的可能性,冲减的金额可以转回。
6.思路还是可以借鉴的,为此老彭也设计了一份《递延所得税台账》(图14括号。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什么科目(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费用),如何开始解读
1.借:所得税费用(递延)贷:递延所得税负债我们再来看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定义,可能就清晰些了。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账务处理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负债。还是祭出老彭一贯的流程图来说明,希望大家理解跟透彻:同样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也可以这样来理解,案例我们可以用固定资产一次性扣除来说明。
2.图9亏损导致的递延所得税由于亏损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继续在税前弥补,导致抵扣而少交税,也可能存在确认递延所得税的情况。
3.递延所得税资产核算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资产。还是接着说递延所得税,老彭觉得第一步就是要对税会差异进行分类,区分是当年才发生的还是以前年度已经产生而延续至今,因为以前年度已经发生而延续至今的差异应该在以前年度就确认过递延所得税,在会计处理上是不一样的。如果有费用当期发生,税局当期不认,非要你以后认,这种情况下表示税局给了你一个以后抵扣费用的权利,相应的未来缴纳的所得税款就会降低,可以确认一笔递延所得税资产啦。
4.如果企业预提的福利费,在预提当年未实际支付或使用完的,是要要做纳税调整计税的。企业在计算确定了当期所得税与递延所得税后,两者之和(或之差),即为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5.有可能我们会计这个半仙赶不上实际的变化。还存在一个科目下,明细科目产生的差异分别是应纳税暂时性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而用教材的这个表就混淆在一起了。
6.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根据应税暂时性差异计算的未来期间应付所得税的金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用来核算企业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在2019年12月31日就存在差异,差异额为100万元。
7.二者的差异是525万元。结果文章发出后,今天有两位网友指出说,案例是不对的,因为会计准则规定这个不能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会计上确认收入或利得(含直接计入权益类科目的收益),意味着现在或未来都是要交税的,而交税是支出,这部分支出就应计入所得税费用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