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准类减免税有哪些(备案类减免税有哪些)
作者:高黎明 发布时间:2022-03-27 02:39:21 点赞:次
1.详细测算企业的经营额、查实它是否真正达到起征点等都是避免误解、曲解税收优惠政策的方式。税务机关越权减免税的,除依照税收征管法规定撤销其擅自作出的决定外,补征应征未征税款,并由上级机关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明确了纳税人放弃免税权的有关规定。
2.减免税享受形式分为申报享受税收减免、税收减免备案、税收减免核准3种。放弃免税权纳税人办理减免税核准或备案确认后,自愿放弃免税权的,应当以书面形式提交放弃免税声明,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3.本公告附件所列相关报送资料,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新政策规定及管理要求,统一按照新的规定执行。第二十条纳税人享受备案类减免税的,应当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第二章核准类减免税的申报和核准实施第八条纳税人申请核准类减免税的,应当在政策规定的减免税期限内,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按要求报送相应的材料。
4.实际经营条件如果发生变化,应当放弃或终止税收优惠资格。第二十五条税务机关应对享受减免税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事后监督检查。
5.有关部门非法提供证明,导致未缴、少缴税款的。第四条减免税分为核准类减免税和备案类减免税。
6.减免税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税务机关在规定的期限内就需要作出准予减免税的书面决定。纳税人提请备案类减免税,应当在首个纳税申报阶段进行备案,填写《纳税人减免税登记备案表》(见附件提请跨境服务免税的纳税人填写《跨境应税服务免税备案表》,见附件4括号,连同本规定附件7列明的其他材料作为申报资料的一部分,一并提交主管税务机关。

一、核准类减免税有哪些(备案类减免税有哪些),如何去梳理
1.《青岛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混凝土企业增值税税收优惠管理有关问题的公告》(青岛国税公告2011年第2号)、《青岛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增值税减免税管理若干问题的公告》(青岛国税公告2011年第12号)废止。
2.未按规定申请或虽申请未经有批准权限的税务机关核准确认的,纳税人不得享受减免税。纳税人对报送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备案类减免税,未按规定备案备案类减免税的实施可以按照减轻纳税人负担、方便税收征管的原则,要求纳税人在首次享受减免税的申报阶段在纳税申报表中附列或附送材料进行备案,也可以要求纳税人在申报征期后的其他规定期限内提交报备资料进行备案。
3.纳税人自提交备案资料的次月起,按照现行有关规定计算缴纳增值税。实际经营条件发生变化,应当放弃或终止税收优惠资格。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道、走样、打折扣的情况。
4.为保证纳税人自2015年8月份起顺利申报,特明确《公告》中涉及资源综合利用的内容自2015年8月1日起执行。
5.如不再符合减免税规定,应当停止享受减免税,按照规定进行纳税申报。第三章备案类减免税的申报和备案实施第十四条备案类减免税的实施可以按照减轻纳税人负担、方便税收征管的原则,要求纳税人在首次享受减免税的申报阶段在纳税申报表中附列或附送材料进行备案,也可以要求纳税人在申报征期后的其他规定期限内提交报备资料进行备案。纳税人享受备案类减免税,应当具备相应的减免税资质,并履行规定的备案手续。
6.第五章附则第二十六条单个税种的减免税核准备案管理制度,依据本办法另行制定。

二、核准类减免税有哪些(备案类减免税有哪些),怎么答复
1.在记账报税时需要注意以下减免税优惠风险:执行不当,滥用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不当,滥用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误解、曲解税收优惠政策。
2.第二十二条纳税人享受核准类或备案类减免税的,对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材料有留存备查的义务。核准类减免税未经核准确认纳税人申请核准类减免税的,应当在政策规定的减免税期限内,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按要求报送相应的材料,纳税人对报送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纳税人享受备案类减免税的,应当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
3.第十三条纳税人在减免税书面核准决定未下达之前应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税收减免管理办法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43号)相关规定对增值税减免税内容予以明确,增值税减免税分为核准类减免税和备案类减免税。
4.第二十四条税务机关需要对纳税人提交的减免税材料内容进行实地核实的,应当指派2名以上工作人员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实地核查,并将核查情况记录在案。第三条各级税务机关应当遵循依法、公开、公正、高效、便利的原则,规范减免税管理,及时受理和核准纳税人申请的减免税事项。本公告所称核准类减免税是指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收减免税,纳税人享受核准类减免税,应当提交核准材料,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确认后执行。
5.第二十三条税务机关应当将减免税核准和备案工作纳入岗位责任制考核体系中,建立税收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减免税跟踪反馈制度。备案类减免税。
6.想要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就需要企业提高对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贯彻落实的自觉性与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