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特性(税收的本质属性)
作者:丁永奇 发布时间:2022-03-27 07:31:34 点赞:次
1.(注意: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个人所得)市场经济的易错观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注意:混淆了股票和债券)股票价格与股息收入成反比,与银行利息率成正比。(注意:混淆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制是产品的分配方式。
3.其中非直接偿还性是核心,强制性是保障,规范性是对强制性和非直接偿还性的一种规范和约束。单一列举法、概括列举法计税依据税基:又称计税依据、课税基数、计税标准,是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或标准,是课税对象量的具体化。
4.(注意:固定性是指不经过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第二章税收结构纳税人纳税人(纳税义务人):是纳税的主体,是税法规定的拥有课税对象、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税源:是税收收入的最终来源,即各种税收收入的最终出处。
5.(注意:不一定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纳税人)每个公民的所有收入都在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范围。征税范围:一般指课税对象的范围,即课税对象的具体内容,或课征税收的具体界限。
6.经济调节职能:促进资源有效配置、调节收入分配、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注意:不能笼统地说)关于公司和股份制的易错观点有限责任公司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可以向社会公开股集资。(注意:国有经济)要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就要提高税收的税率。
7.(注意:劳动生产率与效率是不同概念)关于财政的易错观点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

一、税收特性(税收的本质属性),怎么做陈述
1.课税对象与税源:课税对象只是表明国家征税的范围和直接依据,而不一定反映税源即税收的根本来源,或者说税收负担的最终归宿。(注意:关键是发展经济,还要调整分配政策)税收和纳税人我国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是集体经济。真正的税源只有从真正的负税人那里才能查明。
2.这一概念包含三层含义:税收是有偿的;税收是整体有偿而不是个别有偿;税收有偿是非直接的,不存在对等的直接偿还关系,国家不直接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代价。税目:是税法中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征税品种或项目,是课税对象在内容上的具体化,表明国家征税的广度或具体范围。(定额、比例、累进)全额累进税率:将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照其所适用的最高一级比例计算应纳税额。
3.课税对象课税对象(征税对象):课税的客体,指每个税种征税的标的物,是划分不同税种、区分各税由来的主要标志,是税制的首要要素,是国家征税的基本依据。(注意:二者无必然联系)不同性质国家的税收,其分配主体都是国家,税款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注意: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4.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变)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最终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注意:是主要实现形式)股票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5.(注意:按劳动成果分配)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

二、税收特性(税收的本质属性),怎么才能理解
1.超额累进税率:将同一课税对象按其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分别规定每一等级的税率,当课税对象的数额增加到需要提高一级税率时。税基和课税对象:二者即相联系又有区别,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税率:指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的法定比例,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体现国家征税的深度,是税收制度的核心要素。(注意:只有国有、集体控股,企业才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股份制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2.税收职能财政收入职能(筹集资金、组织收入):它是国家对税收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税收最重要的职能目标。特点:适用范围的广泛性、取得财政收入的及时性、征收数额上的稳定性。
3.(注意:税收是主要形式)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大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税收的征税主体是国家,征税依据是国家权力。(注意:是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制是我国公司制的形式。
4.(注意:应该是财政收入增加,会减少)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注意:直接负有)在我国,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纳税人,人人都应该具有纳税人意识。
5.国家征税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注意:金银是自然物,货币才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注意:应该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6.负税人:最终承受税收负担或实际缴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即税款的实际负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