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当前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要点和难点)
作者:姬晓东 发布时间:2022-03-27 18:31:17 点赞:次
1.提高税收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内部数据主要指综合治税等由税务机关通过特殊途径取得的纳税人有关涉税信息,设置预警指标,落实分析制度,为征管工作提供指导依据和技术支持。(1)风险指标主要是货劳、计统和征管部门的风险指标,所得税、国际税收管理、出口退税管理指标没有全面整合进来。
2.即那些地方最容易出现税款流失问题及不依法纳税、跑冒滴漏税款现象。结合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程度、经营者素质、企业效益等因素综合评价确定高风险税源点片区、行业、企业。省局先后以年度规划制定、税收风险特征库建设、税收风险分析识别、税收风险特征指标验证分析案例、年度税收风险工作总结评估为重点,召开六次联席会议,有序协调规划实施省局本级风险管理工作,并下发会议纪要为各级税务机关提供指导。
3.今年普通发票风险指标分析验证案例的重要特点在于:探索了基础管理与税种管理、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实践操作路径。加大风险提醒,不断优化纳税服务。
4.根据省局统一部署要求,各级迅速将税源管理联动机制融入税收风险管理的大格局中,联动工作领导小组直接承担起实施风险管理的组织领导工作,税源联动管理联席会议直接承担各级风险管理的协调管理和执行工作。查询功能不够强大。
5.标准、范围及要求,按照风险级别排序,采取有针对性的税源监控措施,合理地配置税收管理资源,提高税源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税收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当前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要点和难点),怎么才能解释
1.指向的明细信息;按风险等级信息的查询只能查询到当前的风险等级,不能查询历史的风险等级,无法查询每个环节风险处理的详细情况;风险流程在运行时不能作退回处理,不能进行有效监控。
2.少数特征指标仍然存在口径不当、取数不准;一些特征指标指向的基础数据准确性完整性不高等;如向工商、地税、海关,电力部门的信息准确性和完整性不高;。各级各部门和税源管理的各环节,在联席会议的框架内,按照风险管理的程序要求,有力地推动了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
3.法规部门牵头对税收风险管理指标分析发布、基层应对处理全过程开展跟踪监控,把高风险等级纳税人的风险应对及重点风险工作规划要求的落实情况列为2010年执法检查的重点。一些地区为了拓展分析识别的范围,提高分析识别的效用,或片面依赖拓展数据报送范围或项目,或依靠实地采集数据等手段,一定程度上导致纳税人信息报送负担和管理员信息采集负担进一步增加。
4.虽然组建了不同类型的风险管理专业团队,由于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数量有限,真正能适应风险识别、有效应对的力量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满足实际需要;一些地区的专业团队出现争人的情形,一些地区县市局的决策者在专业化后出现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统分矛盾面前,在推进税收管理专业化与保持属地分局稳定之间顾虑重重,甚至不敢做渐进的改良。

二、税收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当前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要点和难点),如何成功解读
1.根据省局2009年第三次联动机制联席会议的要求,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对联动平台发布的现有指标进行进一步认证梳理,进一步提高指标的指向性与税收流失风险的直接关联性。
2.都会影响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各部门要尽早拟定今年税收风险管理的主要工作安排,力争在一季度末之前,下发《2010年税收风险管理重点工作规划》。这些因素都影响着纳税人决定是否采取逃避税收的行为,是税收征管中产生漏洞的潜在危机。
3.省市局各级各部门税收风险分析制度化、职能化、机制化程度还不高,专业风险分析的骨干队伍尚未成形,专业税收风险分析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平衡;部门之间风险分析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总体研究分析氛围尚未形成。
4.(2)少量风险特征指标的指向和口径不准确、取数有问题,由于出口退税数据没有充分整合,大量干扰形成进项税额转出为负数指标的指向。把潜在的税源转化为税收,要求税务机关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征管手段,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解决新问题。基层机关推进税收管理专业化存在一定的阻力。
5.主要包括:在风险应对工作流中增加了案头综合风险分析的节点;建立以纳税人自我修正为主的提示提醒策略的管理流程;为保证县局实体化运行和创新管理员制度的运行,建立市、县、分局层级确定应对对象优先选择管理流程;建立便于操作和反馈的风险特征指标科学跟踪评价的管理流程等15个具体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