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抵退应退税额的计算(免抵退税的具体计算方法)
作者:郑立 发布时间:2022-03-28 08:16:49 点赞:次
1.实行免、抵、退税办法能够减少退税的现金流,并且出口货物的征税、免税、抵税和退税都在同一地区、同一国税机关办理,有利于解决征退脱节、信息不畅的问题。5、免、抵税:即对本环节增值部分免税,进项税额准予抵扣的部分在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中抵扣。先征后退税:即先按出口货物离岸价征税,在单证齐全后予以退税。
2.我国税法规定,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除另行规定外,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对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全面实行免、抵、退税办法,使得出口货物的相关进项税额能够先抵顶内销应纳税额,未抵顶完的部分再予以退税,减少了企业资金占压,减轻了企业负担,有助于提高生产企业出口的积极性和竞争力,有利于推动外贸出口进一步健康发展。
3.免、抵、退是各有含义的免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免征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抵是指以本企业本期出口产品应退税额抵顶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一、免抵退应退税额的计算(免抵退税的具体计算方法),怎样才能表明
1.免、抵、退税:即对出口销售环节增值部分免税,进项税额准予退税的部分从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中抵扣,不足抵扣的部分实行退税。
2.为了与出口企业的会计核算办法相一致。退是指按照上述过程确定的实际应退税额符合一定标准时,即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成的部分予以退税。出口货物退(免)消费税的方法:免税:对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出口自产的属于应征消费税范围的货物,一律免征消费税。
3.《出口货物退(免)税清算管理办法》(国税发〔1999〕6号)第一条对出口货物退(免)税的清算期作出了明确规定:"清算期"即一个年度终了后的三个月内为出口货物退(免)税的清算期。与原来的先征后退办法相比,免、抵、退税办法有其自身的优越性。

二、免抵退应退税额的计算(免抵退税的具体计算方法),怎样概述
1.规定了两种退税计算办法:第一种办法是免、抵、退办法,主要适用于自营和委托出口自产货物的生产企业;第二种办法是先征后退的办法,目前主要用于收购货物出口的外(工)贸企业。退税:对外贸企业收购后出口的已征消费税的货物实行退税(全额退税)办法。清算期内能否办理免抵退税。
2.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3.现行出口货物增值税的退(免)税方法有五种:免、退税:即对出口销售环节增值部分免税,进项税额退税。出口货物退(免)税是在国际贸易业务中,对出口货物退还或免征在国内各生产环节和流转环节按税法规定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即对出口货物实行零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