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纳税人遵从度(纳税遵从度不高的原因)
作者:郭宏利 发布时间:2022-03-30 13:23:15 点赞:次
1.纳税人队征管者的信息掌握也不全面,征管者也会出现腐败等现象,造成职权滥用等等。税收遵从指纳税遵从,本文也是从狭义上对税收遵从进行研究。
2.在税收制度设计上,要遵循公平、适度原则。征管者的素质、业务水平和能力都是影响税收的原因,征管者的道德水平加强了,会减少收税的腐败现象,促进税收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
3.征管者与纳税人的信息比较不对称,征管者很难将所有纳税人的信息都掌握的很全面,这种信息成本越高,征管效率就越低。完善责任监督机制,建立一整套与综合执法检查、专项执法检查等相匹配的执法监督体系,也可以鼓励纳税人参与税收管理监督过程。
4.对于法人而言,决策者的特征和决策机制影响着纳税程度,而一个企业的规模和公信力影响着纳税能力。纳税人的预期收入会越低,纳税人会失去劳动积极性。税收是国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保证国家正常运行的源泉,纳税遵从度的提升,有利于国家的财政收支的平衡。
5.税收支出的透明度影响着纳税人的纳税行为。只有两者结合起来,诚信社会才能真正建立,税收遵从才会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行为规范。
6.纳税人难以做到诚实守信影响纳税人纳税遵从的又一重要因素是诚实守信。要进一步完善税制,深化税制改革,及时修订与方便、快捷的纳税需求不相适应的征管制度,有效降低纳税成本和办税成本,提高纳税主体的税法遵从度。

一、提高纳税人遵从度(纳税遵从度不高的原因),怎么做阐述
1.征税成本的高低,也是征管因素之一。分析纳税人的主观因素首先,采取信息化的创新方法,向纳税人及时宣传新的税收政策,协助纳税人掌握需要的税收政策。我国目前没有一部完整的税收基本法,尽管在《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和《立法法》中都对于税收法定这一原则有所强调,实际有关税收立法还是由授权立法和行政法规来实施,税法在执行过程中缺乏一定的严肃性。
2.税收遵从包括征税遵从和纳税遵从。常常对纳税人进行信用等级评价,对于税收征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要继续坚持宽税基、简税制、低税率、严征管的税制建设发展方向,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
3.税收稽查率越高,纳税人的偷漏税行为就会越小,因为他们承担的偷漏税风险越大,预期收益也就越小。纳税者自身的原因也和纳税遵从度有关。前者指征税人员以税法条例为依据开展征税工作;而后者指纳税人从自身权益、成本考虑,以及对国家税法的肯定依法纳税。
4.社会公平感对纳税人有着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无形的。如今纳税人的市场经济意识已经确立,伴随的是不断增强的追逐自己最大化利益的冲动,纳税人会对税收遵从与否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进而做出选择。税务知识的丰富程度与纳税人防卫性税收遵从程度呈正相关,丰富的专业知识对增强防卫性税收遵从意识很有帮助,专业知识的缺少将会大大增加无知性税收不遵从的可能性。

二、提高纳税人遵从度(纳税遵从度不高的原因),如何界定
1.协助纳税者收集和整合咨询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完善疑难问题注册备案机制,实施专人专岗制度以快速反馈和处置。该制度对于引导纳税人依法记账、纳税有积极意义,我国可适时引进。
2.然而在客观上,逃避缴纳税款等税收不遵从行为数量及金额居高不下,提高我国纳税人税收遵从度是目前实现和谐税收的关键。加强纠纷申诉调解,使涉税听证与复议以及诉讼机制能够做到良好的过渡,使纳税人不会由于司法程序繁琐而增加成本压力。纳税成本越高,纳税人越不愿意缴纳税,这种成本不仅仅包括金钱,还包括纳税人在纳税过程中消耗的精力以及心理因素,这些也是纳税遵从成本的一部分,将成本控制好是提高纳税遵从度的重要因素。
3.应处理好阶段性宣传和日常宣传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加大日常宣传的力度,而不能仅仅依靠每年的税收宣传月。对纳税人建立纳税信用等级评价制度。
4.专业知识缺乏,纳税意识淡薄。在此基础上分析,税收可以与个人名誉、升职升学、消费出国等密切相关,通过诚信的涟漪效应,提高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使纳税人把诚信纳税作为关系国计民生和自我价值的一件大事来实现。收政策方面存在大量的条条框框,且调节频率高;税收宣传力度和时效性有待于提升,致使纳税人不能有的放矢获取税法。
5.社会舆论影响着纳税人,社会舆论表示为对收税的宣传力度,宣传力度不够,新闻曝光不够,纳税人很难提高纳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