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税制度(课税对象是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之一)
作者:张有福 发布时间:2022-03-30 15:29:15 点赞:次
1.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分类构成要素包括:纳税人。财政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基本手段是财政政策。累退税率:是指当课税对象数额增加时,税率反而逐级递减的税率。
2.免征额:指税法规定对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累进税率一般适用于对所得和财产的课税。是税收的实际负担率。
3.税率的分类按税率的表现形式,分为用绝对量表示的税率和用百分比表示的税率。
4.依据课税对象的不同,可以将我国的全部税种划分为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和其他税类。免征额是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在通货膨胀情况下,个人名义税率虽然没有提高,实际税率却提高了。
5.双方在关贸总协定进行了七轮激烈的谈判,到1979年完成东京回合,决定发达国家将关税都降至5%的水平,以实现自由贸易的目标。课税对象和税率是三个基本要素。负税人: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6.没有达到起征点和免征额,达到或超过起征点,就其全额征税;达到或超过免征额,就其超过部分征税。我国将课税对象分为:流转额;在存在大量的税前扣除情况下,名义税率高于实际税率。
7.比较起征点和免征额的区别;解起征点是税法规定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
8.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税制要素税收制度基本构成要素主要有: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加成和减免、违章处理等。
9.按照税率与课税对象的变动关系,可以分为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累退税率。

一、课税制度(课税对象是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之一),如何定义
1.累进税率是指对同一对象随着数量的增加,征收比例也随之升高的一种税率。美国和欧共体虽然互为对方最大的贸易对象,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欧共体指责美国实行高关税壁垒,而关国认为欧共体是实行贸易歧视政策。纳税人依法办理或不依法办理纳入事宜所发生的费用。
2.税后收入甲乙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简单,尤其是在级距临界点附近容易出现税负增长超过所得增长的不合理现象。资源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等属于从量税。
3.免征额部分不征税,只对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用绝对量表示的税率,也称定额税率或固定税率。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4.课税范围大小课税范围宽易转嫁。(注:除了以下几道题是对的,其余都是错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依照章程规定解散时,其清算终了后的清算所得应当缴纳企业所得税。
5.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名义税率,是税法所规定的税率。课税对象:是税制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国家据以征税的依据。其特点是计算简便,它有悖于量能纳税原则。
6.纳税人即负税人;纳税人不一定是负税人。是指纳税义务人不是税收的实际负担人,纳税义务人能够用提高价格或提高收费标准等方法把税收负担转嫁给别人的税种。分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正确)名称解释(本题15分,每小题5分(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工具。
7.简述现代税收制度遵循的原则;是对特定纳税人加重征税的一种政策措施。

二、课税制度(课税对象是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之一),怎么去陈述
1.税目即征税对象的具体内容,是在税法中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的征税品种和项目。123456关税是国家征收的一种商品税,征税对象为进出口商品。
2.附加即附加税,是与正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简答题(本题24分,每题8分)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的职能解配置资源。税后收入甲乙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复杂,是累进程度低,可以避免税负增长超过所得增长的不合理现象。
3.征税对象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其全部数额征税,规定起征点是为了免除收入较少的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贯彻合理负担的政策。
4.累进税率的优点是税负公平,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缺点是计算较复杂。比例税率一般适用于对商品劳务的课税。
5.计税依据:是指税制中规定的据以计算各种应课税款的依据或标准。消费税是以消费品和消费行为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种税。
6.在存在税负转嫁(如流转税税种)的情况下是分离的,在不存在税负转嫁(如所得税税种)的情况下,二者是合一的。
7.企业垄断会获得额外利润,因而不会损失市场效率。纳税人:是税制中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税收负担可以分为名义税收负担和实际税收负担;也可以分为宏观税收负担和微观税收负担。
8.全额累进税率:全部应税数额都适用于相应的最高等级的税率课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