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定义(所得税类型)
作者:熊胜龙 发布时间:2022-03-30 21:05:43 点赞:次
1.企业对将发生的产品保修费用在销售当期确认预计负债200万元,如果税法规定有关费用支出只有在实际发生时才能够税前扣除,其计税基础为0;企业确认预计负债的当期相关费用不允许税前扣除,在以后期间有关费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使得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减少,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符合有关确认条件时,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2.该经营亏损虽不是因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产生的,从其性质上来看可以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该广告费用支出因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在发生时已计入当期损益,不体现为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如果将其视为资产,其账面价值为0。
3.各年的会计分录: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负债产生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假定按照适用税法规定,当期计入成本费用的3200万元工资支出中,按照计税工资标准的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为2400万元。
4.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该项资产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不能全部税前抵扣,两者之间的差额需要交税,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5.其基本程序为:确定产生暂时性差异的项目;确定各年的暂时性差异;确定该项差异对纳税的影响;确定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加减纳税影响等于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的总金额。

一、所得税定义(所得税类型),如何才能诠释
1.总额(不扣除成本、费用)。一项负债的账面价值为企业预计在未来期间清偿该项负债时的经济利益流出,而其计税基础代表的是账面价值在扣除税法规定未来期间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之后的差额。
2.其原因同该种情况下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相同,如果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则需调整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对实际成本进行调整将有违会计核算中的历史成本原则,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3.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应比较其初始投资成本与按比例计算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在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按比例计算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情况下,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确认为当期收益。该类费用在发生时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即计入当期损益,不形成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代表的是企业在持续使用或最终出售该项资产时将取得的经济利益的总额,而计税基础代表的是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
4.这里所说的月工资是指扣除了社保和住房公积金后的金额。收益税定义收益税是以纯收益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体系,其中纯收益额是总收入扣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
5.因税法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其在20*6年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应维持原取得成本不变,即为1600万元。

二、所得税定义(所得税类型),要怎样分析
1.向关联企业捐赠现金400万元。未扣折旧前的利润总额为11000元,适用税率为15%。因超过部分在发生当期不允许税前扣除,在以后期间也不允许税前扣除,即该部分差额对未来期间计税不产生影响,所产生应付职工薪酬负债的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
2.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则意味着就该项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抵扣的金额为负数,即应在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上调增,增加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金额,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3.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相同,有关交易或事项发生时,对税前会计利润或是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的,所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作为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的调整;有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也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企业合并中取得的有关资产、负债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其所得税影响应相应调整合并中确认的商誉或是应计入合并当期损益的金额。则按照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规定,不确认有关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
4.3括号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不同,产生的差异4括号产品质量保证金提取的预计负债,而税法不认可。如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另有规定外。假定税法规定的使用年限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