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企业免抵退税计算(出口企业免抵退税计算)
作者:黄壮伟 发布时间:2022-03-30 22:49:51 点赞:次
1.本年度出口货物发生退运的,可在下期用红字(或负数)冲减出口销售收入进行调整(或年终清算时调整);以前年度出口货物发生退运的,应补缴原免抵退税款。免是直接免销项税,抵和退针对的是出口货物所含的进项税,抵和退具体反映在当月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中。所以应退税额只能按免抵退税额的最高限额确定(因为不可能去退内销的进项税),内销进项税形成的留抵税额待下期抵扣。
2.各地可根据《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管理操作规程》的基本规定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予以执行。抵税: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上面两问计算出的进项税额之差不能参与应纳增值税的计算,要做进项税额转出。
3.生产企业在出口货物报关离境、因故发生退运、且海关已签发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的,须凭其主管退税部门出具的《出口货物退运已办结税务证明》,向海关申请办理退运手续。
4.生产企业向主管退税部门申请办理《出口货物退运已办结税务证明》时,应提交下列资料:《关于申请出具(出口货物退运已办结税务证明)的报告》;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主管退税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一、生产企业免抵退税计算(出口企业免抵退税计算),如何快速认识
1.2002年换发税务登记后,有关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登记一并纳入税务登记统一管理。
2.对于出口货物含的进项税额,准予从当月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中抵扣。本年度出口货物发生退运的,可在下期用红字(或负数)冲减出口销售收入进行调整。免、抵、退税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和视同自产货物,免征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和视同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的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和视同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经过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对未抵顶完的税额予以退税。
3.生产外销货物的进项税额分为: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不予退还的进项税额。
4.生产企业在向主管退税部门申请出具《补办出口货物报关单证明》时,应提交下列凭证资料:《关于申请出具(补办出口货物报关单证明)的报告》;出口货物报关单(其他未丢失的联次);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主管退税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5.国外企业中标再分包给国内生产企业供应的机电产品,还应提供与中标人签署的分包合同(协议)。退运货物出口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补税预算科目为出口货物退增值税。

二、生产企业免抵退税计算(出口企业免抵退税计算),如何开始定义
1.这实际是一组当期实际应退税额的判断公式。对于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扣除的运费、保险费和佣金,与原预估入账值有差额的,也按此规则进行调整。生产企业免、抵、退税计算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应根据出口货物离岸价、出口货物退税率计算。
2.退税: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3.其他问题关于免、抵、退税年终清算、检查、出口非自产货物(包括委托加工和视同自产货物)、深加工结转的管理办法及小型出口企业标准等问题的规定另行下达。生产外销货物的进项税额分为: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不予退还的进项税额(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
4.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国家将出口货物出口前在国内生产、流通环节实际承担的增值税、消费税,在货物报关出口后退还给出口企业,使出口货物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有效地避免国际双重课税。
5.此种情况说明当期应纳税额为负,是因为内销的进项税太大与出口两方面原因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