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要涨(为何在中等收入阶段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作者:严生军 发布时间:2022-04-01 11:37:53 点赞:次
1.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后来又受到来自国外企业竞争的冲击,而且随着欧美国家进口需求下降,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发达国家市场所占份额越来越小,最终导致马来西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逐渐消失,由此进入以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阶段。
2.中等收入陷阱就是由世界银行的两位经济学家提出来的很不严谨的概念。
3.因为一国经济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低成本优势会逐步丧失,在低端市场难以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在中高端市场则由于研发能力和资本条件的制约,又难以与高收入国家抗衡。与房地产密切相关的有土地制度改革、计划生育制度改革、财税制度改革等。
4.严重的贫富分化不仅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加大社会治理成本,而且使得中产阶层难以发展壮大。直至40年后的2017年,马来西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0010美元,仍处于中等收入国家中的高位而未达到高收入国家人均12055美元的下限。
5.一个国家可以遵循最初的发展战略和机制从低收入经济体成长为中等收入经济体,难以再依靠这套战略和机制继续从中等收入实现向着高收入的跨越。

一、中等收入要涨(为何在中等收入阶段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如何详解
1.吴洪英则认为,拉美现代化的历史经验教训表明,很可能深陷中等收入陷阱难以自拔;永远不可能跳出中等收入陷阱。能够保持三十年快速增长的非资源型经济体都来自东亚,最终都顺利加入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行列。
2.与高收入群体相比,中低收入群体消费的增加要远大于收入的增加,其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边际消费倾向较高。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
3.跨国公司对巴西本土企业大肆兼并重组,巴西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被进一步削弱。教育发展质量较低,使得国内高端技术人才资源严重不足,阻碍了创新能力提升,导致大部分企业始终徘徊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而之后这些国家的发展动力减弱,收入水平长期停滞不前。
4.到20世纪90年代发展到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后,开始出现大量的权力寻租等腐败问题,市场秩序遭到破坏,严重制约了本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些国家对技术进步的投入严重不足,技术进步高度依赖于跨国公司的技术引进,而自身对研发的投入相当有限,从事技术研发的人力资源也非常缺乏。研发投入、科技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科技优先发展是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先决条件。

二、中等收入要涨(为何在中等收入阶段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要怎样辨析
1.相对于高收入国家而言的,本来就应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中等收入只是一个经济发展的阶段,而不是经济增长的陷阱。从拉美国家的经验教训来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型,是实现有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途径。
2.世行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提出后,在国际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似乎中等收入陷阱并非尽为空穴来风。
3.世界银行于1988年初次定义的全球高收入经济体有41个,而在2013年则猛增至76个,也就是说在短短20余年间,已经有35个原来的中等收入国家成功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新经济模式实施至今,取得了一定效果,尤其是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效果较为明显。从流动性角度来看,未来几年我国货币政策也将保持相对宽松,有利于房地产市场。
4.在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教育机会不公平现象加剧,使贫困再生产过程循环反复而成为难以抑制的顽疾。收入差距过大,中间阶层的夹心化、造成内需增长不振;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形成新的二元结构,贫富差距和社会安全的激化社会矛盾。马来西亚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依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