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作者:吴冬爱 发布时间:2022-04-05 21:03:20 点赞:次
1.广大会计人员要通过《基本准则》的学习,尽快树立权责发生制理念,熟悉和掌握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收入确认、费用归集和分摊等会计处理方法;要不断提高对财务会计信息的分析利用水平,逐步实现从核算型会计到参与管理型会计的转变。
2.《基本准则》提出,资产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值、公允价值和名义金额,负债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现值和公允价值。
3.结余资金是指年度预算执行终了,预算收入实际完成数扣除预算支出和结转资金后剩余的资金。《基本准则》要求单位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各项耗费,如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等,并要求编制收入费用表,合理归集、反映单位的运行费用和履职成本,从而有助于科学评价单位耗费公共资源、成本边际等情况,建立并有效实施预算绩效评价制度,提升单位绩效评价的科学性。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和现金流量表。

一、政府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如何解读
1.财政部门的同志要通过《基本准则》的学习,更新理财观念,强化财政财务管理,在进一步强化财政收支管理的,加强财政资产负债管理,做好财务报告的分析利用,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2.凡在当期实际收到的现金收入和支出,均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支出;凡是不属于当期的现金收入和支出,均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支出。
3.第四十四条符合收入定义和收入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收入费用表。第四十七条符合费用定义和费用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收入费用表。
4.要以《基本准则》实施为契机,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使之成为管控风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资产安全完整的防火墙,确保《基本准则》及其相关具体准则和制度的顺利实施。第二十二条预算支出一般在实际支付时予以确认,以实际支付的金额计量。
5.会计期间至少分为年度和月度。预算会计制度中已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内容,坚持理论和制度创新,强化财务会计功能,准确反映财务会计信息。

二、政府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如何做简谈
1.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取得时支付的现金金额或者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2.《基本准则》要求单位在编制决算报告的,还要编制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和现金流量表在内的财务报告,全面反映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和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等。
3.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整体向好,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整体提升。《基本准则》规定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3个预算会计要素和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5个财务会计要素。所谓权责发生制,是指以取得收取款项的权利或支付款项的义务为标志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会计核算基础。
4.第二十条预算收入一般在实际收到时予以确认,以实际收到的金额计量。应当根据工作需要编写准则讲解,方便广大财会人员全面、系统地了解准则的制定背景、难点重点、账务处理等,适时修订各级次会计资格考试大纲和教材,使广大财会人员及财会知识学习者不断按新准则更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