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收入与分配(个人收入与分配的教案)
作者:董素侠 发布时间:2022-04-05 23:32:07 点赞:次
1.材料呈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欧洲国家进入经济高增长阶段,社会福利水平不断提高,公民享有免费的医疗,长期的失业救济,这被称为无处不在的社会保障,与其去做一欧元一小时的体力活,不如舒舒服服躺在家里拿救济金成为一些人的心态写照,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这些国家的高福利政策给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到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我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这是自2005年到2018年,连续14年上调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从2007年的人均40元增长到2018年的490元。10%最低收入家庭财产总额,在全部居民财产中所占比重不到2%,而10%高收入家庭则占所有居民财产总额的40%以上。

一、个人收入与分配(个人收入与分配的教案),如何快速评价
1.要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教师讲解:按要素分配:按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要素所有权,根据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过程中的投入比例和贡献大小,从生产要素使用者那里获得报酬的经济行为,它是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2.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具体讲述了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新思想、新理念和建设中有关收入分配公平、共同富裕、社会保障的基本问题。
3.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扩大的趋势,理顺分配关系,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落实企业的社会责任。

二、个人收入与分配(个人收入与分配的教案),如何才能解析
1.制度及其客观必然性,知道了按劳分配的地位,性质以及决定因素,基本内容和要求。板书设计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决定因素地位性质按劳分配决定因素内容和要求意义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必要性按要素分配内容意义居民收入原因完善个人收入分配措施科目政治课题第四课第二框《我国的社会保障》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社会保障的必要性、作用、内容;掌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能力目标:能够从社会保障政策中了解我国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采取的措施。点拨: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的确认,体现了对公利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