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税率乘数(边际税率乘数和税收乘数)
作者:邹明义 发布时间:2022-04-06 12:49:17 点赞:次
1.在社会公共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条件下,人们为了预防未来的风险和出于谨慎动机,不管是否对利息所得征税,都可能偏向于增加储蓄。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小于所以税收乘数是以扩大的反向力量作用于国民经济的。如果对利息收入征收所得税,或与其他所得税合并征收,都会对储蓄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2.个人的现实收入水平低,货币的边际效用大,税收所产生的收入效应就大。收入效应成为对劳动供给的激励因素,收入效应的大小由税收的平均税率决定。税收政策的自动稳定器作用尽管可以对经济自动进行逆经济变化趋势的调节,这种调节作用也是有限的。
3.由于不对利息收入征税,不改变当期消费与未来消费的相对价格,这种情况只有收入效应而没有替代效应。如果个人的收入水平高,货币的边际收入效应小,税收产生的收入效应就小,替代效应相对就大。
4.假设家庭获得收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消费。税收的自动稳定效应和税收制度设计中的累进程度有关。
5.个人福利由两个因素决定:个人的收入水平,另一个是个人获得闲暇的数量。当经济处于停滞状态时,税收收入会自动减少而使总需求增加;当经济处于通货膨胀状态时,税收收入会自动增加而抑制总需求。
6.引致消费由收入和产量变动所导致的消费,它是收入的函数。在一定的效用水平下,收入和闲暇具有可替代性。
7.个人可能更倾向于减少劳动供给而选择闲暇,税收对于整个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有抑制作用。

一、边际税率乘数(边际税率乘数和税收乘数),怎么做释义
1.从国民收入的最终用途分析,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最终是用来消费或者投资的,税负会减少个人或者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在其投资倾向和消费倾向不变时,微观经济主体会减少投资和消费,从而会使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减少,使国民经济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
2.如果对商品选择性课税,在改变商品间的比价关系的,使消费者选择消费具有功能替代性的低税商品,从而减少了高税商品的消费。
3.这种影响主要是由于税收制度的非中性特征,使得纳税人承受了税收的超额负担引起的。参考答案:正确3:[判断题]5税收公平原则是指国家征税要使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
4.平均税率越高,消费能力损失越大,收入效应就越明显。对商品课税产生的替代效应大小还和商品的需求弹性有关。
5.如果税制结构中直接税比重大,且累进程度高,税收的自动稳定作用就强;如果流转税比重大,则税收的自动稳定作用就差。
6.那些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就业机会的人甚至无法从市场分配中获取维持其基本生存需要的收入份额。
7.税收政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商品税的征收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实现的。税收政策的作用机制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加以说明。我们还假定个人储蓄没有遗产动机,个人一生中获得的收入在其一生中完全消费掉。
8.税收对于消费的影响和税收对于储蓄的影响是相反的,也就是说增加储蓄的效应就是减少消费的效应,而减少储蓄的效应就是增加消费的效应。分析税收对储蓄行为的影响必须结合社会福利制度。

二、边际税率乘数(边际税率乘数和税收乘数),要怎么阐释
1.税收对消费总量的影响与个人的消费能力及一定消费能力之下的跨期消费选择有关。
2.在保持一定的效用水平的前提下,劳动者会增加闲暇消费,减少劳动供给。
3.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收入分配的不均等是可以用指标来衡量的,常用的指标就是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对个人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的直接效应就是减少个人的可支配收人。
4.利息所得税的替代效应是指,利息所得税的课征相对提高了退休期的消费价格,为了保持效用水平和福利水平不变,个人将会减少一些退休期的消费预期以增加现期的消费,也就是以当前的消费代替一部分未来的消费,使得当期储蓄减少。税收乘数是指由于税收政策引起的国民经济变化量同税收变化量之间的比率。
5.如果只对个人现实收入征收所得税,对储蓄利息收入不征税,由于征税减少了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在个人当期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固定不变时。
6.[编辑][编辑]税收政策的最终目标和宏观经济目标是一致的,即促进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收入的公平分配。
7.税收政策对微观经济主体行为选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个基本效应即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发挥作用的。
8.市场的需求结构会影响各个行业的获利水平,从而引导企业进行以需求为导向的投资行为。济学原理进行分析,同等收入在当期消费和未来消费所带来的效用满足应该是一致的,最基本的要求是:收入用于储蓄所实现未来消费带来的效用折现值不能低于当期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