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收入理论(绝对收入理论与其他消费理论本质区别是什么)
作者:陈凤香 发布时间:2022-04-06 15:18:38 点赞:次
1.根据相对收入假设,杜森贝里认为:人们的消费会相互影响,人们的消费不决定于其绝对收入水平,而决定于同别人相比的相对收入水平。不管二者强调重点有何差别,它们都体现一个基本思想:单个消费者是前向预期决策者,因而在如下几点上都是相同的:消费不只同现期收入相联系,而是以一生或永久的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未来不确定性主要是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如果未来收入可预测,则存在过度敏感性,如果不可预测,则表现为过度平滑,即消费者必须通过预防性储蓄来防范风险。
2.贫富差距扩大会赋予高收入者更高权重,进一步拉低整体消费率。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认为居民的当期消费水平决定于当期绝对收入水平,而且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3.资本不能人为创造的情况下,绝对收入是突破贫困陷阱的不二法门。不懂开源只会节流才是贫困的根源,所以绝对收入假说不无法有助于跳出贫困陷阱,反而更容易掉进贫困陷阱恶性循环无法自拔。弗里德曼的单一规则除表明货币政策只可能引起经济波动这个观点外,也隐含了一个观点就是财政政策可能比货币政策更有效。
4.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纳为如下五条:可支配收入由储蓄和消费支出组成。
5.绝对收入假说的中心是消费取决于绝对收入水平,以及边际消费的倾向递减。如果再考虑消费的收入效应,则需要其他相关政策来配合货币政策的实施。

一、绝对收入理论(绝对收入理论与其他消费理论本质区别是什么),要怎么分析
1.凯恩斯所说的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的其主要观点如下: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自己的消费支出,以实现一生消费效用的最大化,即消费者将选择一个合理的、稳定的消费率,接近于他预期一生的平均消费。
2.图:长期消费函数绝对收入假说与相对收入理论对立的两个分歧点在于:绝对收入理论认为消费主要由绝对收入水平决定,相对收入理论认为消费主要由相对收入决定;绝对收入理论认为消费增长与收入增长之间是一种非比例关系,相对收入理论认为二者间大体保持一种固定比例增长关系。劳动力成本普遍上升就意味着行业面临技术升级。
3.根据永久收入消费理论,如果想要刺激消费,货币政策就应该长期稳定地增加居民的收入,也就是提高永久收入,而不是相机抉择,这样才能在提高消费的避免消费波动引起经济周期。城乡土地价格差异,农村居民在资产和收入上和城市差距越来越大。
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是一种规律,随着收入的提高,在增加的收入中增加的消费支出所占比例逐渐下降,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甚小,即其边际消费倾向很低,采自永久收入变动的消费倾向很大,消费的示范效应是指居民消费受到其他人消费行为的影响,特别是高收入集团对低收入集团的影响。该理论在假定效用函数为二次型的条件下,考察消费最优化的欧拉方程,发现人们的消费支出在长期趋势上呈现出随机游走的特征,个人收入的变动率与消费的变动率无关,因而消费的变化是不可预测的。

二、绝对收入理论(绝对收入理论与其他消费理论本质区别是什么),怎样做释义
1.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将增加,消费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重是递减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这种理论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为深入探讨居民消费行为对于货币政策的影响,本文在综合梳理现代消费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些建议。消费的不可逆性是指消费受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方向性不同。
2.居民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微观基础,居民消费行为对货币政策有效性起决定性的作用。低收入导致低储蓄,进而导致低资本形成和低生产率,最后又进入低产出、低收入的状态中。永久收入大致可以根据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的数值之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现在的时间越近,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认为,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消费倾向。
3.这种对收入的限定,是凯恩斯的收入理论与其他收入理论的重要区别。
4.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对消费函数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该假说也存在严重的理论缺陷,主要是绝对收入假说只是个即期模型,以心理分析为基础,是一种很大程度的主观推测,没有合适的微观基础,从而缺乏坚实的基础,所以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只能是一个过渡性的学说。
5.当存在明显的收入约束条件时,消费的选择服从无差异曲线;而当存在跨期的收入约束时,消费者则会在自身风险偏好的基础上,考虑利率等要素的变动,来进行消费的最优跨期选择。流动性约束一般被定义为消费者获得贷款以满足消费时所受到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