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理论(管理会计理论在我国大致经历了)
作者:翁回春 发布时间:2022-04-07 05:49:48 点赞:次
1.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之所以难以形成源于受到各方的阻力。到了50年代以后,企业会计系统为了适应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步形成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个子系统,于是会计实践已经远远超过单纯的事后反映和定期监督的范围。
2.而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内部信息的需求,这一信息因人、因地、因企业而异较难将其规范化。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管理会计的内容和方法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3.在八十年代以前,我们也有管理会计的实践,很少有人去认真加以总结并上升到理论高度。由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分系统的两个子系统,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对象从总体上来说也应该是一致的,即能反映和控制的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两者由于分工的不同,在时、空两方面各有所侧重。根据以上的初步分析,笔者认为现代会计的对象似可改为能反映和控制的经济活动较为妥切。
4.我国管理会计软件的功能严重落后于企业实际需求,线性规划、非线性回归、投入产出模型等管理会计的公式和模型无法运用。
5.这并不等于说会计理论的内涵只包括会计原则。它是在具体生产经营活动展开之前就已被确定的成本动因,包括规模经济、学习、生产能力利用模式、整合、地理位置、机构、自主政策、时机选择、联系、相互关系等十种,从深层次上来影响企业的成本地位。

一、管理会计理论(管理会计理论在我国大致经历了),怎么才能简析
1.管理会计具有企业化和行为化特征。管理会计形成了以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的管理会计结构体系。
2.既然成本是一个效率指标,成本计划及其完成情况便成为国家考核国营企业完成生产任务的重要手段。
3.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到位,常常会遗漏一些重要的成本,核算不够全面,对固定资产的折旧、维修及处理不够全面,在对收入成本配比的过程中,导致所计算出的结果偏差较大。现代管理会计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以统观企业全局的视角,广泛运用财务的和非财务的、企业内部的和外部的信息,帮助决策层制定企业战略决策。与管理会计实践经验的积累,管理会计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越来越强大的作用,助力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勇于面对挑战,不断开拓发展的新局面。
4.所有这些都要求国家对企业成本管理活动进行统一的规范。因为会计工作的实践源远流长,早在几千年前,当人类进行共同生产的时候,由于管理的需要,它作为生产职能的一个附带工作就开始出现了。
5.政策体系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有效保障,政策体系是一个有机完善的整体,利用政策的导向作用,对商业银行实施分类管理与因地制宜的差异化原则,从而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业务的特点作因地制宜的差别化对待。管理会计的教育培训,要重视案例教学,通过举一反提高会计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管理会计理论(管理会计理论在我国大致经历了),怎么样才能诠释
1.固定成本假设不变,只考虑价格、销售数量和单位变动成本。创新学派主张尽可能采用诸如数学和行为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管理会计问题。
2.对商业银行现有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现代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将会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为缺乏强制性的约束,会计人员就可以有选择的自由。
3.在事业单位中,只有一起努力,才能让管理会计不断的发展壮大,在事业单位的管理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从而带动事业单位的发展。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强调比、学、赶、帮、超,与同行业先进水平比。
4.美国会计史学界认为,上述几部著作的出版,标志着管理会计初步具有统一的理论。
5.我国企业在运用管理会计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也面临着不少挑战,是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和企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管理会计将会也来越广泛地参与到企业日常管理运用中,为管理层科学决策、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葛家澍:《论会计理论的继承性》,《厦门大学学报》1981年第3期。而管理会计的广泛、深入、科学的应用便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6.财务会计的最大特点是为了满足外界对企业作出正确决策的需要而提供规范化的会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