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一词起源于(会计一词起源于商朝)
作者:马敏芝 发布时间:2022-04-09 08:41:29 点赞:次
1.唐代官厅仍然以入、出作为记账符号,对记账符号的具体运用,已能够根据会计事项的具体内容而较灵活地加以掌握。四脚账通过人名纲头和物名、损益纲头的划分。如果企业分别设置有进货总簿与销货总簿,则每一大类商品分别有两个账户,一个反映这类商品的进价,另一个反映这类商品的销价。
2.它的会计记录较为整齐划对于同类账目的汇总简便易行,其会计报告的编制也一目了然,这些一直为官厅会计所不及。西周时期文字叙述式会计记录方法的发展西周尚未摆脱文字叙述式的记录方法,从内容表述方面看,已比商代有所简化。即按大类对转成本,在进货总簿收方与销货总簿的付方进行对转。
3.作为财产物资的支出,会计记录所反映的重点应放在财物的去向方面,以明确经济责任。
4.从实际内容考察,商代的甲骨卜辞中已明确地表现了当时会计记录的实际方法。龙门账表现了我国固有复式簿记的萌芽形态,代表着明清时代中式会计发展的最新水平。结册分为两种,一为彩项结册,用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其性质相当于西式簿记的损益计算书;一为存除结册,反映企业资本来源与资本占用状况,其性质相当于西式簿记的资产负债表。
5.每当结账和计算盈亏时,需将流水结存的数额,由流水账的收方,过入总清账的付方,以考核企业经营的成果。一般性质的账簿的会计记录通常采用中文数码字记录,而相对较为重要的账簿的会计记录则必须采用会计体数码字予以记录。

一、会计一词起源于(会计一词起源于商朝),怎么能概述
1.秦代以入、出作为会计记录符号,基本上实现了两个目的,能明确的反映每笔经济事项的性质;能表现出每笔经济事项的运动方向。在叙述式的会计记录中,已经显露出以行为动词表示经济活动的性质及记录方向的基本取向。
2.而汇总年度财政收支详细情况的奏销报告在编制时也始终与总清账保持一致,计算方法不变。
3.四脚账按商品大类设集,从而在进、销货总簿中,按商品大类进行分户核算,这样做不仅能够比较集中地、系统地反映商品进、销、存状况,而且便于分类计算、结转已销商品的成本,核实各大类商品的销售毛利。这就需要通过会计记录在两个账户之间进行对转。
4.结绳之法只能起记数、记事的作用,一般不能起计算的作用,在当时要对结绳记事的结果进行计算就得靠双手十指。除交关总和货总之外的全部会计事项均列入此簿,所以称之为杂项总簿。对于只设有一册货总簿的企业,按集计算、结转成本;如以上所举韦福布庄,就可以按白布集、绸缎集、花布集等进行结转。
5.在《周礼》一书中,所有贡赋的征收统称为入,而各种费用的开支则统称为出。四脚账把会计核算项目称之为纲头,以纲头作为分户核算的标准。
6.原来属于来账者,转记于总簿仍属来账,汇编于结册依然属于来账;原来属于去账者,抄录于总簿仍属于去账,汇编于结册依然属于去账。

二、会计一词起源于(会计一词起源于商朝),怎么才能阐明
1.月结、年结数据亦采用四柱格式,并与前后账目留有一定距离,以便突出总数的地位,通过对费用子目的设置,便于控制各项费用的支出;通过资本、股份,以及盈利分配资料的集中反映,又便于红利的分割与清算。一月仅书写一次。
2.根据现有史料考察,在会计核算中运用一整套会计体数码字,是从唐代才开始的。当时的记录已有专门的账簿,是一种用麻绳把竹片串在一起的账簿。
3.此簿专门用于登记现金收付事项,通过定期结算现金账面余额并与现金盘存实际金额相核对,达到管理现金的目的。
4.这些变化为会计籍书的登记提供了方便。彩项结册和存除结册两种结册的编制,是日常会计核算的归宿,也是对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活动情况的总结,更是对决算期间全部账目核算的检验。这种会计记录方法,对经济事项的内容反映已比较完整。
5.因为接收实物刍、稿是这笔经济事项的主要方面,实物如数接收入库,会计人员按接收品种、数量,以及这笔事项的基本内容,将其如实登记到会计账簿中去,即完成了对这笔经济事项的会计任务。]的简文记录,征收的刍是指供给牲畜的饲料。经济类书契是文字、数码和实物计量单位的结合,它与后来夏、商时代出现的文字叙述式会计记录已较为接近,是我国会计由原始计量记录时代,向文明时代记账法演进的一个过渡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