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谨慎性(会计信息谨慎性质量要求)
作者:戚洪标 发布时间:2022-04-09 15:18:13 点赞:次
1.甚至建立秘密准备,人为操纵利润。它容易导致低估资产、收入、高估负债、费用,从而影响到净利润计算的正确性。
2.它要求:会计确认标准稳妥合理;会计计量不得高估资产、权利和利润;会计报告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会计信息。
3.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有较强的主观判定能力:只有会计人员的主观判定能力提高了,才能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精髓,使得在对各种因素进行主观判定时,谨慎性原则的负面影响由于谨慎性原则是一个质的限制,而不是量的测定,所以在实务操作中会存在一些随意性,使其与另外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发生冲突,而对会计计量带来负面影响。又体现在横向可比和纵向可比两个方面:横向可比要求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纵向可比要求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可比。
4.只有经营者理性而公平地权衡并分配经营成果给各利益主体,各利益主体的合作才能持久,各利益主体的利益才能持久,企业也才能持久。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提现谨慎性。
5.按照这一原则,对于可能发生而尚未发生的费用,是不应理会的。谨慎性原则却要求会计人员对于这些费用进行确认,比如预计负债等。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
6.而会计信息恰恰是各个利益主体分配利益的基础。便破坏了会计计量口径的可比性原则,使纵向可比性无从体现。

一、会计信息谨慎性(会计信息谨慎性质量要求),怎么才能评判
1.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在对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中,概率达到很可能以上的资产不能确认,而同等概率的负债却必须确认。浅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谨慎性原则论文谨慎性原则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八条基本原则之一,在理论界与实务界都受到广泛的重视。
2.谨慎性原则的存在必要众所周知: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谨慎性原则就是要求会计人员可以少计资产或者可能发生的收益,不可少计负债或者可能发生的损失。
3.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4.谨慎性原则的含义谨慎性原则又叫做稳健性原则,它要求企业对交易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而笔者认为:企业还是一个由若干利益主体通过合同而联系在一起的结合体。

二、会计信息谨慎性(会计信息谨慎性质量要求),如何做详解
1.为调节利润计提减值准备属于滥用会计政策,不是谨慎性要求。避免夸大利润和权益、掩盖不利因素,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可以抵消管理者过于乐观的负面影响,有利于正确决策。在会计计量为经济决策提供信息时,谨慎性原则却为会计计量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2.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不足会影响其效用;运用过度也会因过犹不及而不能将其效用最大化,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无法被精确地揭示,从而使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受到误导。它的存在有其客观要求:那就是会计处理中的不稳定性。
3.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会使相关性原则大打折扣,令会计信息过于保守,难免会误导财务报告的使用者。防止滥用或歪曲使用谨慎性原则来设秘密准备、过分提取准备、故意压低资产或收益或故意抬高负债或费用。
4.谨慎性原则在运用中需注重的事项根据上文的论述,可以看出谨慎性原则明显地带有双面性:一方面,它能够避免会计处理过于激进,保护投资人和债权人等权益各方的'利益;它不可避免地会带有随意色彩,为装饰财务报表留下了空间。谨慎性的应用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也是会计准则不允许的。而谨慎性原则专门强调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5.要求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等确认预计负债等,就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