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寻租的分类(租赁会计分类)
作者:黄总权 发布时间:2022-04-13 22:01:16 点赞:次
1.这是就需要激励管理当局使其利益与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特别是股东利益保持一致,通常将管理当局报酬中的大部分与企业业绩之间建立起一种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
2.会计准则的规定常滞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和经济行为的创新,很难找到长期有效的会计操作的依据。而反映企业业绩的财务指标一般是根据会计信息计算出来的,这就意味着会计方法能够影响公司管理当局的经济利益,管理当局就有了依靠改变会计方法来实现非生产性转移财富到自己身来的动机。
3.因而谁取得会计准则制定权,谁就可以通过规范会计运行规则来施加有利于自己的影响,并且能够提取社会经济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公共租。由于上市公司基本上是国家或法人控制,中小股东不仅持股比例低而且分散,缺乏监督和约束内部人的动力和手段,容易产生内部人控制,衍生经营者道德风险甚至逆向选择。会计准则中有些核算原则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会计信息首要质量特征是可靠性还是相关性,过分的稳健很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偏离实际。
4.我国目前的会计师事务所虽然绝大部分已经脱离了挂靠单位独立经营,仍与挂靠单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代表性不够,表现为:第一。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缺陷,使会计寻租活动滋生蔓延。
5.如果会计没有经济后果,就不会有各社会利益团体的政治参与,也就没有会计及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政治博弈,因而将经济后果作为会计寻租研究的逻辑起点是有充分的事实基础和理论依据的。根据会计寻租的双刃性的特征指出必须对会计寻租行为进行适度遏制。

一、会计寻租的分类(租赁会计分类),怎样才能梳理
1.没有证券市场中大股东、企业投资者和银行债权人等相关利益团体的参与。会计准则是为界定、确认和保护产权而制定的行为规范,它具有经济后果,会计准则与制度的缺陷,致使会计寻租行为合法化、合理化,助长了会计寻租行为:第一,会计准则的不完全,使公共租的提取合法化。会计作为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重要制度装置之一,其运行具有直接的经济效果,如果经济人能够在规范会计运行规则中施加有利于自己的影响,就能够提取社会经济资源配置过程的公共租,于是会计寻租就成为作为经济人的各社会经济主体进行非生产性寻利的直接手段。
2.经济后果学说在美国提出后,使人们更加注意到会计准则及其制定过程的公平性、公开性,进而使得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演变成了一种政治程序或政治博弈。会计寻租导致的直接社会福利损失是相当大的。
3.出于两权的分离,导致了与管理当局有关的利益冲突,包括管理当局与各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系列矛盾。我国经济的转型特征及我国会计规则的双轨运行,表明我国现在乃至将来都将存在会计寻租现象,会计寻租将随我国政治经济生活的民主化进程的加快而日益普遍,开展会计寻租研究具有较重大的现实意义。
4.这一缺乏理论基础的准则却得到了公司管理当局的认可,只因为这是有利于自己的准则,维护了管理当局的利益。
5.会计寻租行为必然影响到会计信息数据的计算,进而影响到国家以这些会计数据为基础制定的经济政策的准确性,也会弱化经济杠杆的应用力度。

二、会计寻租的分类(租赁会计分类),怎样做辨析
1.尽管会计寻租会造成社会经济资源租值的耗散,我们并不能从根本上将会计寻租予以消除。权力机构对会计信息揭示管制的开始,意味着会计通过资本市场配置资源产生了直接的经济后果,也意味着社会资源配置链条中出现了公共领域,于是通过会计手段对公共领域中的租金流攫取的寻租活动便会随影而至,会计信息揭示管制就成了会计寻租产生的直接导因。就这一点而言,会计上的非生产性财富转移与寻租的基本思想不谋而合。
2.管理当局通过参与会计准则制定、评论过程陈述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并组成院外游说集团对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制定人员施压,寻求制定有利于自己的会计准则,为自己以后进行盈余管理保留余地。
3.当债务契约不能很好的保护债权人利益时,债权人就会参与会计准则的制定避租,即会计寻租行为的被动性,联合其他利益受到损害的企业利益相关者反对制定管理当局提出的不利于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会计准则。
4.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致使会计寻租合理化。职工在进行会计寻租行为时往往容易只看到眼前利益,而忽视自己与企业长远利益联系是在一起的,因而企业职工的会计寻租行为是一种短视行为。
5.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政治化使会计准则不能做到绝对公平,进而就能使非生产性转移财富的动机转变成现实的会计寻租行为。使管理当局灵活选择会计政策,从而对企业环境变化和意外缔约需要做出适时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