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征管制度(税收征管制度是按照什么的不同而分别规定的)
作者:伍辉安 发布时间:2022-04-13 23:53:52 点赞:次
1.税收征管是依据税收政策来实施的,税收政策要靠税收征管来落实的。
2.涵盖的业务功能包括管理服务、征收监控、稽查管理、税收法制、税务执行。税法规定的税收征管制度基本制度包括《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现行税收征管法规定税务机关可以到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货物存放地检查,没有明确赋予税务人员搜查生活场所的权力,税务机关存在检查场所范围窄,税务检查取证难的问题。
3.如果把社保也纳入税收征管法的范畴自然而然的它们就相融合了。费用经办人原则上应在费用发生后的3个工作日内填制报销凭证,履行报销手续,当月费用在当月办理报销,特殊情况可另行处理。方案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公示制度。
4.在现行税收征管法先照后证规定的前提下,推行电子税务登记,实现工商登记信息电子化传递,并将电子税务登记与网上纳税申报平台相对接。与原公司相比,新公司税法意识相对不强。物业公司收取业主的滞纳金要并入物业费交纳营业税及企业所得税,则按偷税处罚。
5.根据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纳税人领取营业执照并办理税务登记后,就可正常领用发票。

一、税收征管制度(税收征管制度是按照什么的不同而分别规定的),如何快速描述
1.化解这一难题,既需要上级税务机关的顶层设计,也要有基层税务机关稳妥而详备的预案。公平税负和税收有效率也是必须兼顾的目标。
2.在非正常户管理方面,由于公司设立门槛低,各类市场主体发展迅速,空壳公司也将大幅增加。
3.对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影响。在验资报告出具方面,实收资本不作为工商登记事项,今后公司在办理或变更工商登记时不再提供验资报告或评估报告。
4.注册资本改认缴制后,以经营规模为专业化管理的分类标准将更难以判定。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主要是围绕分规模、分行业、分事项建立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而注册资本正是分规模的核心指标之一。合理调整个人所得税税基和税率结构,提高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
5.税收征收管理的内容主要有:开展税法宣传,贯彻税收法令;掌握税源变化,加强税源管理;组织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等;进行纳税指导、管理,组织税款入库;税收证照管理;开展纳税检查。

二、税收征管制度(税收征管制度是按照什么的不同而分别规定的),如何开始表述
1.对于税务部门而言,关键是提前做好相关应对措施,日常的税源监控显得非常重要。
2.税收征管法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了纳税申报方式包括直接申报、邮寄申报、数据电文申报以及其他申报方式。是国家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税收管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业务经营不正常,不申报、零申报、延迟申报和延期纳税户将随之大幅增加,准期申报率和入库率等税收征管质量指标有下行的风险。
3.公司空挂、业主难找现象频发,导致非正常户认定和追踪管理的工作量必将剧增,这又势必挤压税源管理部门对税收风险应对力量的配置,对风险管理工作构成一定的冲击。基于税务登记办法和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1号文件规定,非正常户认定和跟踪管理的工作量必将剧增。
4.一旦有一环节出了问题,可立即对上下游企业实施注销或恶意走逃,加大了税务检查中固定证据的难度。
5.行定期验证制度,实际上国家税务总局已取消年检制,规定纳税人必须在明显处悬挂税务登记证,事实上还留有年检的性质,这次是否可以改为报告制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