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指数化政策(收入指数化政策的概念)
作者:唐英林 发布时间:2022-04-14 16:50:03 点赞:次
1.这是一种强行把职工工资总额或增长率固定在一定水平上的措施。消费者的福利下降原因:垄断这把部分单位产品税通过提高价格转嫁给了消费者。
2.使商品和劳务的价格降低,因这种价格下降并非是技术进步、效率提高造成的成本下降,必然减少经营部门的收入并减少从业人员的收入;企业被迫缩小经营规模,大量从业人员失业;收入增长变缓,消费水平下降,消费的萎缩又使物价下降。
3.根据国外的经验与我国的体制背景,我国的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公司在构建董事会时有职工董事进入。
4.进行币制改革的目的在于增强社会公众对本位币的信心,从而使银行信用得以恢复,货币能够重新发挥正常的作用。
5.此政策仅可在短期内奏效,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是董事会、监事会中要有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代表,如职工代表、银行代表等。实施办法是使各种收入按物价指数滑动或根据物价指数对各种收入进行调整。

一、收入指数化政策(收入指数化政策的概念),如何成功简答
1.主要包括以下措施:确定工资一物价指导线。又称为影响时滞,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开始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力为止的这段过程。
2.并不否认每个产权主体的自利追求,而是强调理性的产权主体把公司的适应能力看作是自身利益的源泉。追求宏观经济总量均衡,即总供求均衡和货币均衡是反通货膨胀政策总体目标。
3.紧缩性货币政策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效果较好。全面的物价、工资管制和全面的物价、工资冻结是物价管制的极端形式。免费搭车行为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
4.提高再贴现率,使银行借款成本上升,减少非借入性基础货币投放,进而影响市场利率,市场利率的上升使企业和消费者个人的借款成本增加,以抑制过旺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产品过去进口自较低成本过转向从较高成本国进口的过程和现象。
5.适度的低税率,从当前看可能减少收入,从长远看却可以促进生产,反而有利于收入的增长。

二、收入指数化政策(收入指数化政策的概念),如何开始简析
1.治理通货紧缩则应采用扩张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价格管制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刺激投资于消费。有的制度性的因素也影响消费需求水平,例如收入制度、福利制度和教育制度改革的不确定性,使人们预防性货币需求动机增强,减少当期消费。一个体现和贯彻合作逻辑的治理结构必须让每个产权主体都有参与企业所有权分配的机会,这是机会的均等,而不是权力的平均化。
2.管制或冻结工资。全面的物价管制一般伴随着工资的管制。通过表决权代理或信托制合法地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实现对小股东和银行的权益的保护。
3.通货紧缩的发展使人们对经济发展的预期变坏,民间投资萎缩虽然物价下降能使名义收入水平不变的人们从中得到一些实惠,而收入下降的预期使消费者不愿进行当期消费,经济不景气的预期使企业失去投资意愿,严重的通货紧缩会使经济陷入衰退。实践中形成工资上涨压力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在一定的通货膨胀出现之后,工人以此为理由要求增加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