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工具包括)
作者:王嫚 发布时间:2022-04-18 20:08:18 点赞:次
1.它也会变成一种间接的融资渠道,如商业银行选择公债为资金的主要贷放对象时,间接融资所固有的问题便有可能在此产生。
2.其特征是不能自动地发挥作用,而是靠人们对客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再相机决定所要采取的相应财政措施。另一方面要尽量压缩支出。财政贷款属于信用范畴,财政贷款不同于一般的银行贷款。
3.这是指通过国债利率水平的调整以及对资本市场的供求变化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从而对经济产生扩张或紧缩效应。
4.紧缩性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抑制或压缩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
5.因为财政收入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而财政盈余意味着将一部分社会总需求冻结不用。
6.国债作为财政政策工具实施时,除了与其它财政政策手段协调外,还特别要与货币政策相协调。
7.财政预算的调节功能主要体现在财政收支规模和差额上。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有补助支出、拍赠支出。这是指国债发行所引起的货币供求变动。
8.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是财政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财政工具特征分析财政政策工具有收入政策工具和支出政策工具。

一、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工具包括),怎么确立
1.公债发行是财政部门的重要事项,发行公债要对金融状况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是重大的冲击。对企业的投资补助、限价补助、进出口补助等,都会直接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或保证企业利润的提高。公债本身是一种直接信用,可以避免间接信用过度所导致的金融风险。
2.它包括购买性和转移性支出,这两类支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不同之处。收入政策工具主要是税收。财政政策工具有收入政策工具和支出政策工具。
3.而达到压缩社会总需求的目的。财政预算有三种形态,即赤字预算、盈余预算和平衡预算,它们各具不同的调节作用。
4.税收作为一种经济杠杆能够及时、稳定、可靠地筹集财政资金;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地发展。财政政策工具有收人政策工具和支出政策工具之分。这种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它往往是在已经或将要出现社会总需求大大超过社会总供给的趋势下采取的。
5.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的稳定器,指在经济中能够自动地趋向于抵消总需求变化的政策工具与活动。财政措施:主要指税收、财政支出。如果增加税收的支出也相应地增加,就不可能有财政盈余,增加税收得以压缩社会总需求的效应,就会被增加支出的扩张社会总需求的效应所抵消。
6.所谓投资的乘数作用是指每增加1元投资所引起的收入增长的倍数。

二、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工具包括),怎样去回答
1.使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资金减少,从而起到调节消费和投资的作用。税收促进财政目标实现的方式即是灵活运用各种税制要素。财政措施:主要指税收、财政支出。
2.其边际消费倾向与他的个人偏好相关;我们则要从其年龄、职业、社会环境等方面入手分析。
3.支出政策工具分为购买性支出政策和转移性支出政策,购买性支出政策又有公共工程支出政策和消费性支出政策之别。其特征是对总需求的调节是自动的,不需要人们预先作出判断和采取措施,它可以自行发挥作用,减轻需求水平的波动,进而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也需要与税收政策等密切配合,发挥出较好的政策效果。
4.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要比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大,增加对低收入者的财政补贴支出,对社会总需要的刺激作用更大。通常年轻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最大,老年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最低。由于投资于公共工程的目的是刺激经济解决就业问题,公共工程本身是否必要就成了问题。
5.国债的市场操作是沟通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载体。筹集资金、调节经济、实现预定的财政目标的手段。国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三种效应上:排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