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核算(企业成本核算一般采用什么方法)
作者:丁庆利 发布时间:2022-04-24 01:33:56 点赞:次
1.加权平均成本法下系统并不自动记录成本差异,对于成本的升高和降低,系统不能提供信息参考,成本差异原因追溯难度大,不利于成本执行过程的及时监控。人工成本约占技术开发服务成本的60%。
2.公司为每一技术开发服务项目建立《项目成本控制表》,记录项目发生的成本。
3.软件企业的员工一年能有10个月到11个月的工作也是正常的。此体系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4.该方法适用于立项阶段的工作量估算软件开发工作可分为:设计、编码、测试。
5.例如:出现负数的库存时,发票价格与采购订单价格不一致时,杂项事务处理有输入成本且不等于当时加权平均成本时及其他原因等。通过标准成本的制订、生产经营过程中成本差异的检查控制、定期的成本分析,形成成本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和考核一个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
6.其总量在软件企业中的商务成本占70%-80%。其中:人工成本按月据实结转;分包劳务产生的成本根据技术开发服务主合同的完工进度结转,成本结转比例与收入确认的完工进度比例一致;软硬件和地理数据采购成本因其金额很小,采购时一次结转成本。

一、企业成本核算(企业成本核算一般采用什么方法),要怎么读懂
1.外包成本约占技术开发服务总成本的40%。对于部分应用系统中的非核心子系统开发以及设备安装服务等,公司从经营效率与成本的角度考虑通常对外分包。技术开发服务实施过程中的直接人工,主要包括技术开发服务人员的工资、奖金。
2.今后建议可对软件企业的资质分为四级。而平均成本并非实际意义上的实际成本。均可摊分到各个软件开发人员头上。
3.制造费用一般属于事后核算,即月终归集当月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再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合理分配。特别要提醒的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既包括了通常所讲的软件开发,也应包括各类软件测试的活动。
4.销售时向用户提供的光盘和加密设备金额很小,公司在采购光盘和加密设备时一次计入损益,自行开发软件产品无销售成本。标准成本法下标准成本-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改变将传统成本会计事后核算的局限性,特别当软件企业对该信息工程项目的业务领域不熟悉或不太熟悉,而且用户又无法或不能完整明白地表达他们的真实的需求,从而造成软件企业需要不断地完善需求获取,修改设计等各项工作。

二、企业成本核算(企业成本核算一般采用什么方法),怎样做综述
1.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成本预测和企业的经营决策等存在直接影响。
2.系公司在向用户提供技术开发服务过程中向第三方分包服务、采购软硬件和地理数据发生的支出,具体包括三种情况:服务分包支出。成本核算通常以会计核算为基础,这种方法适合于销售单位价值大的大宗商品。
3.项目的建设分为开发阶段,软件企业的员工不可能全年满负荷地工作,即使一年十二个月都安排工作,也需抽出时间进行在职培训和提职的岗前培训。须预先设定各项制造费用的费率,在这一点上标准成本法和平均成本法是一致的:都必须通过预设费率。
4.其次对已发生的费用按照用途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成本管理提供真实的成本资料。
5.标准成本法下系统自动记录成本差异,成本分析人员可以据此为线索进行跟踪和分析,揭示成本差异形成的原因,及时地为经营管理层提供有效的成本信息。当然这既要看企业的能力,也要看用户能接受的程度。
6.制造费用分配方法一经确定,目前国际上仍旧按以往经验的方式加以计算,国内各软件企业也是采用经验的方式加以估算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