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全额拨款(财政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的区别)
作者:杜寅午 发布时间:2022-04-28 03:27:33 点赞:次
1.一般适用于没有收入或收入不稳定的事业单位;如学校、科研单位、卫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业单位,即人员费用、公用费用都要由国家财政提供。事业编制差额和全额的主要区别是单位资金供给的方式或解决方案不同。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2020年底前,将全部脱离体制推向市场,简单解释: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也称为全供事业单位,也就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的一种管理形式。
2.有利于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收入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使事业单位的经费得到充分的保证。有利于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收入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也使事业单位的经费得到充分的保证。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属于公益一类的事业单位,比如中小学校、基础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文化体育、公共卫生等;差额补款的事业单位属于公益二类的事业单位,比如高等学校、实用性的科研院所、文化演出单位等。
3.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益性质更为明显,本身不参与经营活动,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具有一定公益服务项目,自身通过服务和经营要产生一定的经济收益。差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即对有经常、稳定业务收入的单位,采取全面核算、收支挂钩、以收抵支的管理形式。工作人员的收入不同。

一、财政全额拨款(财政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的区别),如何做评判
1.职业年金记账方式不同。自收自支管理的事业单位,主要是一些原来国有企业的行业主管局,现在企业大部分改制了,是他们的人还属于事业编制。就是员工工资福利财政不拨款支持,完全由单位自己解决。
2.比如图书馆、档案馆、疾控中心、水文站等,各部委办局中不承担行政执法功能的二层机构基本上是全额事业编。具体意思是:全额单位是指,它的资金来源由同级财政全额拔付。至于自收自支事业编人员,可能连基本工资都发不出,举个例子:环保系统,环境监察支队是单纯的执法部门,他收的排污费都要上缴国家,所以是全额拨款单位;环境监测站除了完成法定的监测任务以外,可以为公众提供有偿检测服务,所以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3.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职业年金,除了个人缴费部分实行实账管理以外,单位缴费部分实行虚账管理,待工作人员退休时再由财政拨付记实;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无论是单位缴费部分还是个人缴费部分,都是按照实账进行管理。考虑能保留的全部由财政负担,人员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为60%,非固定部分为40%。
4.含义不同:全额拨款指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而差额拨款是按照差额比例,由国家和单位共同承担。

二、财政全额拨款(财政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的区别),怎样评述
1.是事业编属性的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其经费来源全部由财政全额拨款,包括人员的工资、社会保险、办公经费等全部来源财政开支;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财政是按照差额部分进行拨款,自身会产生一定的收入来源,文化体育部门的部分事业单位等。
2.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也称为全供事业单位,也就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的一种管理形式。单位发挥的职能不同。
3.既按定员定额指标核定的单位年度经费预算总额与单位创造的收入之比,支大于收的差额部分由国家预算补助,收大于支的部分上交国家财政。这些单位的人员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为60%,非固定部分为40%。还有一种事业单位性质叫自收自支单位,也就是资金来源全靠自己单位收取,也可以说差额是按基数加增长的方式由财政负担,也就是财政给一部分,剩下的单位要自收自支的。
4.即在编人员的工资、福利及绩效等各项待遇均由财政全额拨款支付。差额拨款单位的人员费用由国家财政拨款,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一部分转为全额,一般适用于没有收入或者收入不稳定的事业单位,如学校、科研单位、卫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业单位,即人员费用、公用费用都要由国家财政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