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税收优惠园区(实时/要点)
作者:于志诚 发布时间:2022-10-10 16:39:25 点赞:次
作为通州老牌工业园区和唯一一个生态工业园区,2017年,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政府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区精神和部署,积极投身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抓大局、谋长远,抓规划、促升级,抓转型,促发展,抓环境、促提升——呈现出“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2018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将进入新阶段,光机电基地将按照市委书记蔡奇来通州调研时对园区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区委、区政府部署,进一步明确园区产业定位,深入推进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全力打造国家级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和产业孵化中心。
中关村科技园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成立于2001年7月23日,是北京市“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四大产业基地”之一。2006年1月正式纳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优惠政策。
基地规划面积7.9平方公里,自成立之初,已完成投资60亿元进行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已达“十通一平”,实现了双回路供电、双回路供气,各项配套设施日臻完善。
2017年,基地都发生了哪些大事?↓↓
新兴企业发展持续向好
2017年,光机电基地圆满实现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预计完成税收16亿元,同比上升9.5%。预计实现区级财力4.1亿元,同比上涨7.8%。
基地预计纳税千万以上企业32家。
其中,总部型企业表现突出,李宁公司预计实现税收2.4亿元;红星酒业预计实现税收8300万元,同比增长14%。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稳中有升,以中科信、比亚迪、首量科技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全年预计实现税收约5.5亿元,同比增长10%。
新兴企业持续向好,新智能源、北京环卫集团、信开水环境等税收持续增长,预计能完成1.1亿元,同比增长287%。上述企业将成为园区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召开集体学习会,及时传达市委书记蔡奇和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吉宁同志关于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求,在园区迅速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
基地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高端化,重点发力,积极配合市区有关部门做好园区产业规划。
深入园区开展调查研究,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每名班子成员至少联系1家非公企业党支部、1个园中园项目和数家重点企业,切实解决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推进园区转型升级
加快园区“腾笼换鸟”,搭建企业疏解平台。按照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要求,在项目准入方面严格把控同时,重点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加强走访有升级意愿项目企业,提供产业政策等方面帮助,帮助淘汰落后产能。
带领联东集团、乐金日化、高新利华等重点企业赴外埠多地开发区考察,为产能退出企业牵线搭桥。目前液化空气、亚南气体、红狮漆业已经完成退出,缤索印刷公司计划2018年前迁出。
进一步扶持重点项目实现技改创新和产业升级,目前,基地以罗克佳华、新时空等企业为代表的国家级、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共计48家。
在区科委等部门支持下,积极参加全国双创活动周展览,成功完成“2017通武廊协同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以及初赛评审、复赛、创客大集等环节,吸引更多创新创业人才和项目。
全力推进园区环保
大气污染预警期间,尽职尽责监督企业停限产。积极配合环保督察组工作,组织企业负责人进行整改。积极疏解耗能多、污染大,不符合政策方向的一般制造业。
目前,8家企业拥有燃煤设施已全部拆除,7家石材企业已全部停产。
此外,星海钢琴集团、金辉印务、华腾橡塑等相关企业已减产或部分生产设备停产,并加装空气处理设备。受理北京日报社等5家企业提出的六项科技立项工作,更好减少污染物排放。
以创城为抓手提升环境
日前,通州区正式获评全国文明城区!多年来,园区全体干部职工以崇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参与创城,对照创城标准要求逐项自查、逐项提升。
大力实施绿化美化,重点解决占道及店外经营、私搭乱建、违规广告等问题。严格落实街巷长责任制强化日常监督,做到定人、定岗、定职责。以“十万职工共创城”活动为载体,通过安装宣传围挡,更新道旗画面等营造浓厚氛围。
2018年基地将干哪些大事?↓↓
2018年,光机电基地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严格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副中心规划,加快产业深度转型,坚决退出低端产业,大力培育高精尖产业体系,提升自身“造血”能力,有效增强发展后劲。
基地全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23亿元,同比增长5%;预计完成税收16.8亿元,预计实现区级财力4.3亿元,同比上升4.8%。
★明确产业定位 转型升级促提升
深入明确园区产业定位,加深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围绕“设计之都”示范区,打造国家级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和产业孵化加速中心。
以园中园项目为依托,搭建“学研产”优化融合的创新创业平台,全面提高资源整合链接能力、项目孵化加速能力、技术输出转移转化能力。初步搭建人才发展、公共研发、技术服务、科技金融和国际合作平台,强化协同创新,壮大研发平台,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加强园区整体科技含量,探索工业土地二次开发利用,盘活闲置资源,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打造特色文创、科技、设计板块。
提升招商服务水平,紧抓一批重大在谈项目跟踪引进,紧盯园中园项目落地。出台项目入驻评审机制,严格把关审核入驻企业。推进“留创园”发展,加大双创政策扶持力度。
★推进控规调整 拓宽园区发展空间
加速深入规划调整,加大产业布局研究力度,深度对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争取中关村政策和项目支持,结合区、镇规划,从城市建设形态、园区风貌、智慧园区、绿色生态园区等方面深化园区整体规划方案。
结合“疏解整治促提升”十大工程和街长制“十有十无”要求,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园区形象。
★深入打造生态园区 提升承载力
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17号线北神树站建设,对接通马路(嘉创路-嘉创五路)改造工程,完善园区配套设施。
深入推进生态园区建设,逐步实现“小散乱污”企业全部退出。推进微公交建设。
引入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技术中介服务公司以及会计师、律师事务所、人力资源外包公司等中介机制,与现有企业形成互补。引进医疗、教育、餐饮、公共交通等生活配套资源,促进产城融合。
★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 集聚高精尖
激发园区发展活力,推进制度和体制机制建设,深入推进基地转型升级、创新创业等服务平台建设,搭建“三谷四平台”,理顺基地管理体制。光谷公司统筹一级开发,慧谷公司统筹转型升级,成立智谷公司,统筹孵化器建设等创新创业工作。
坚持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标准,打造园区专业服务平台,大力培育高精尖产业体系。
以党建为龙头,统揽园区规划、建设、监管和服务,搭建企业党支部与上级党委桥梁,加强对园区有升级意愿项目的走访,提供基地未来定位、产业政策等方面帮助,促企业转型升级。深化团队建设和园区形象提升,加强企业宣传和园区品牌塑造。
通州时讯记者 金耀飞
通讯员 蔡文静
微信编辑 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