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财政税收返还(实时/研读)
作者:马少冉 发布时间:2022-10-11 05:42:58 点赞:次

四川在线记者 曾实 袁城霖
3月13日,打开“达州文旅”小程序,多个景区门票折扣的信息映入眼帘,最低价仅9.9元,最大优惠近40元。
“这是针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已开放景区游客数量不高,特别推出的‘苏醒游’主题活动。”达州市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旅游市场尚未复苏,市政府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启动32个A级景区“苏醒游”,通过出台减免门票、发放旅游畅游卡、旅游消费券等优惠措施,提升旅游消费的人气和热度。
事实上,达州市政府召开的研究会议不止于部署旅游业。在达州市看来,疫情防控已进入下半场的下半阶段,经济发展工作正在转为主要矛盾,为对冲疫情影响,确保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圆满收官,尽早把经济发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变得非常重要。且要在常态抓紧抓实抓好各项既定工作外,以“超常规”创造条件、精准发力,提振生产信心、消费信心和投资信心,加力加码强力推动经济加快恢复、快速增长。
3月10日,在此前出台《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的23条政策措施》之后,达州市委、市政府印发《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力推动经济加快恢复快速增长35条政策措施》,内容涵盖农业、工业、消费、旅游、交通物流、房地产业、建筑业、项目投资、财税金融、脱贫攻坚10个方面。次日,达州市就此召开全市电视电话会议,强调抓紧推动落实。
这些措施何以加大经济恢复力度?梳理发现,大体可归纳为“三补”。
“补缺”,在防疫、要素、链条三方面着力。如补防疫之缺,达州市明确实行卫生防疫专员驻企定点指导,落实防疫安全措施,并对企业(项目)防疫投入经费给予30%财政补贴。目前,全市200余个重点企业落实卫生防疫专员500名,培训企业专兼职卫生员2000名,协调解决防疫口罩100余万只、消毒液50吨。又如补要素之缺,聚焦企业(项目)复工复产遇到的原材料和生产设备、招工用工等共性要素问题,研究一揽子解决措施,在加强用电用气保障方面,一般工商业电价等按95%结算,用气价格实行“一企一策”下浮,为企业节约成本超过2亿元。
“补欠”,主要聚焦时间、空间、数量。支持生产型企业采取增加用工和机具、延长工时、加班加点,弥补生产欠帐;支持服务业尽快开门营业、延长营业时间,打造夜间经济示范街区,鼓励建设无人售货门店、24小时便利店和“深夜食堂”。推进撂荒土地恢复生产,扩大间套栽培,确保全年播面同比扩大11.5万亩;设立1000万元生猪养殖基金,对年出栏500头以上养殖户给予政府补贴;培育引导各类市场主体规范发展、升规入统,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25户;加快重点项目谋划,新增重点项目储备240个、开工70个、竣工投产60个,中省预算内资金和专项债券规模增长10%。
“补血”,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如已为涉疫企业减免税收1500余万元,返还稳岗就业资金640余万元;设立3亿元产业发展资金补要素、补利息、补担保费,鼓励各金融机构开发“复工贷”“放薪贷”等专项金融产品,督促不抽贷、断贷、压贷、罚息,采取续贷、合理展期、调整还款方式等措施有效缓解企业还贷压力,疫情以来,该市金融机构为企业复工复产贷款82.9亿元。
3月13日,位于达川区工业园区内的国信达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230多名员工正在忙碌。该公司总经办副总胡志刚说,提交复工申请后,达川区经信局派专人协助厂区消杀,并提供口罩1000只、体温枪3只,达川区工业经济发展中心赠送酒精2瓶、84消毒液6桶,得益于此,公司于2月14日顺利复工,“复工后,订单量增长50%。”
13日下午4时许,秦巴物流园建设现场,100多台挖掘机、运土车、压土机等机具在工地上穿梭,工人正在支模。秦巴物流园项目业主代表冉启刚介绍,新增了机具50多台,工人从180人增至260多人,以“两班倒”形式施工时间延长6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