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建筑行业税收新政策(近期/阐述)
作者:余忠健 发布时间:2022-10-13 22:36:38 点赞:次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尤东
随着数字时代的全面到来,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建筑企业提升内控管理、专业协同、管理创新等能力的必然选择,通过数字化管理实现生产履约、商务成本、财务核算、资金支付、税费缴纳等经济数据的完整、准确、一致,给决策层提供真实的项目状态,因此业财资税一体化建设是企业实现业财融合、降低运营成本和财务风险、提升企业经济和管理效益以及切入数字化转型的较佳实践,通过科学开展企业的业务管理、财务管理、资金管理及税务管理,实现端到端的管理、数据的及时准确传递,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业财资税一体化是通过业务、财务会计、管理流程有机融合,将项目管理、财务、资金、税务等管理信息系统全面集成,实现各系统之间的协同与联动,将各项业务有机连接起来,形成业、财、资、税的天然融合和一体化闭环管理,使原有的“信息孤岛”串联成为完整的“业务信息流”,实现系统协同、信息共享、动态管控、实时可视,对业务数据、财务数据全过程源头化集中管理,形成企业以业务为驱动、以财务为支撑、业财融合的良性循环。
建筑行业是一个以订单为基本生存方式,以项目为基本战斗单元的行业,项目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基石,工程项目的生产建造是通过“两大过程”来实现的:一是工程项目的人、机、料、管等生产要素物化为建筑产品的“物化过程”,也就是建筑产品生产成本的形成过程;二是伴随建筑产品物化过程而产生的商务买卖关系的债权债务收支的“数字化过程”。
项目在生产建造过程中的所有管理行为,始终是围绕成本、收入与利润来实施。商务是把控过程成本核算和归集,财务是体现最终收支核算和成本复核,两者只有同步、统一,形成准确的对照关系,才能准确地反映项目利润情况,并将“物化过程”和“数字化过程”完整地融合在企业信息化集成平台上,经过计算机自动取数、自动运算、自动显示结果,进行项目经济活动风险预警,实现集约化管理,从而使企业管理的责任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等固化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中,使企业业财资税一体化管理更加精准、简洁、透明、高效,实现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控精益化。
但从现状来看,大部分建筑企业已经将信息系统应用到了内部管理工作当中,比如ERP、项目综合管理系统等,但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作用尚未完全发挥,信息系统“竖井式”建设,信息孤岛多,导致财务管理过程中没有实现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的有效连接,二者的数据难以进行有效的互联互通,不能充分发挥财务数据对业务活动的指导作用,再加上普遍存在着会计科目设置与业务项目不统一、业务活动的成本数据采集人为干扰大等因素,严重影响了财务信息共享和资源配置活动。数据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数据不及时。生产线条产值数据、商务线条成本数据与财务线条因为统计时差及统计周期的问题,管理层很难实时知晓真实的财务状况,数据不及时,可能会错失最佳的决策时机。
二是数据不连贯。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是割裂的,即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比如财务确认收入用“权责发生制”,业务的认知一般都是“收付实现制”。

业财资税一体化建设—逻辑关系图
三是数据不准确。部分企业财务只起到了记账的作用,仅仅是数据的接收部门,没有更多的管理职能,业务提供什么数据,财务就呈现什么结果。而且尽管建筑企业已经全面实行了预算管理,但预算执行的科学性有所欠缺,也造成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不足。
而基于业财资税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就是要通过匹配实际业务需求,统一搭建围绕业财资税一体的管理模块,实现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同步、同源、统一,业务数据发生的同时,产生相对应的财务数据,打通项目生产、商务、物资及成本管理之间的数据流,形成实时的数据看板,管理层可以随时查看业务和财务数据,为管理提供决策支撑和经营分析,提升决策效率。就建筑企业而言,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重视三个关键问题并加以解决。
一是要树立项目数字底座建设的理念。工程项目是建筑产业的业务原点,因此,通过管理系统、物联网、移动设备等采集到真实、唯一、精准、有效的工程项目资金、成本、进度、质量、安全、技术等数据后,进行多角度汇总和分析,通过各种可视化展现方式,供企业决策层及时、准确了解项目、公司运营情况,快速作出科学决策。同时,各项经营数据指标的积累形成成本、物资等专业数据库,为以后企业经营提供源源不断的数据资产,使管理决策从“业务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
目前,基层项目部存在大量重复填报数据现象,不但增加了信息报送、采集、存储成本,也导致数据责任主体不明,违背“数出一源、一源多用”原则,项目数据无法真实、准确、及时地传递,导致企业级的管理系统往往是“徒有其表”,缺乏数据支撑,不能真正发挥作用,更谈不上“大数据”的挖掘与应用。必须明确源数据管理的唯一主体,保障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减少重复收集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数据冗余。建立数据规范共享机制,提升数据利用效率和应用水平,实现数据多向赋能。
二是要解决业务财务管理语言统一的问题。必须明确各种业务和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把造价口径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周材费、专业分包款同财务核算会计科目的分类一一对应,从根本上解决业务口径与财务口径对项目成本核算不统一的问题,基于统一平台建设进度管理、商务管理、物资管理等系统与模块,所有的业务办理都是线上,数据自动生成,并打通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的数据接口,数据能自动推送至财务系统并生成凭证,既满足业务口径按WBS科目进行分析的需要,又满足财务口径按《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中规定的成本科目进行归集。
三是要理清业财资税之间的业务逻辑关系。可以分为合同管理、结算管理、税务管理、支付管理这四个模块,四个模块要同时考虑,明确业务办理的过程数据与信息化系统自动处理的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面对建筑业由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的“红海”,需要企业积极改变传统的管理和发展模式,加快构建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从而推动企业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开展业财资税一体化建设,这对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原标题: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道(六)企业业财资税一体化建设
原文见《建筑》2022年15期第34~35页
作 者:邓尤东,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