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补贴免征企业所得税吗(实时/商讯)
作者:张亚波 发布时间:2022-10-14 06:09:56 点赞:次

惠州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已累计引进53个项目。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今后,港澳居民在惠州申领居住证、购房、参保、购车上牌和申领内地驾驶证等,将更加方便……因为惠州正式推出38条措施,全方位便利港澳居民在惠州学习、就业、创业、生活。
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5周年到来之际,6月29日,中共惠州市委办公室、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正式出台《便利港澳居民在惠州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便利措施》),推出“一揽子”措施,便利港澳居民在惠州居住生活、就学就业、投资兴业以及促进惠港澳社会民生文旅交流合作。6月30日,惠州新闻发布厅专门举行发布会,对该措施亮点进行解读。
南方日报记者留意到,《便利措施》全文约7000字,包括五大方面共38条具体措施,并明确了责任单位。便利港澳居民“惠38条”的出台,是这座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全力支持和服务大湾区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继实施八大专项行动之后惠州深度融深融湾的又一新动作。
南方日报记者 周欢
关键词:居住生活
全市户政窗口都可办港澳居民居住证业务
惠州与香港隔海相望,历史渊源深厚。有数据显示,旅居香港的惠州籍乡亲达100多万人,平均每7个香港人中就有1个祖籍惠州。
改革开放以来,惠州凭借区位优势,吸引香港的资金、技术、人才、项目源源而来。特别是近年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下,惠州与港澳的经济社会联系更加紧密。
“惠州是粤港澳大湾区东岸重要战略腹地和枢纽门户,特别是与香港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商缘相融,同饮一江水,本是一家人。”惠州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叶育强介绍,港资澳资企业对惠州经济发展作用举足轻重,港澳居民也为惠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如何让港澳居民在惠州更好地安家乐业、居住生活得更加便利?惠州此次出台的《便利措施》首先就聚焦这个领域,努力让港澳居民在民生方面享有“市民待遇”。
惠州市大湾区办专职副主任何少芳介绍,《便利措施》分为五大部分,共38条。其中,第一部分是便利港澳居民在惠州居住生活。包括便利港澳居民申领居住证,便利港澳居民在惠购买自住商品房、二手房,便利来惠就业创业港澳居民参保,便利来惠就业创业港澳青年申请住房和补贴,便利港澳居民在惠购车上牌和申领内地驾驶证,推动港澳车辆往来惠州便利化等6项措施。
在便利港澳居民申领居住证方面,惠州实行线上预约和线下办理相结合,畅通港澳居民居住证业务办理渠道,实现全市109个户政窗口办理港澳居民居住证业务全覆盖。全面开通户政业务办理全流程无纸化“全市通办”服务,实现港澳居民居住证业务县(区)内通办。
数据显示,实施港澳居住证政策以来,累计在惠州办理居住证的港澳居民有23993人,其中香港23881人、澳门112人。
安家先得有房。惠州不断便利港澳居民在惠购买自住商品房、二手房。对符合条件的在惠就业创业的港澳居民,可与内地居民享受同等商业贷款政策购买自住商品房、二手房。对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可参照惠州职工标准缴交住房公积金,申请公积金贷款购房并办理住房公积金提取业务。
惠州还便利来惠就业创业港澳青年申请住房和补贴,如符合高层次人才认定条件可申请入住人才房。按内地和香港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对在惠工作的符合条件的港澳籍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给予财政补贴,该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惠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魏敏介绍,根据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财政补贴管理办法,惠州积极实施境外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财政补贴。2021年,惠州对境外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财政补贴共计113人次,涉及33家企业,金额1541.4万元。今年,惠州的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财政补贴境外紧缺人才申报标准和条件会作调整。
关键词:就学就业
港澳学生入读惠州公办小学初中免学费
要吸引更多港澳人才到惠州工作生活,就需要完善子女教育、就业政策等配套服务。这正是惠州积极发力的方向。
何少芳介绍,《便利措施》第二部分聚焦便利港澳居民在惠州就学就业。包括便利港澳居民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便利港澳居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支持鼓励港澳大学生在惠实习见习和就业、支持惠港澳职业技能双向认定、拓宽港澳居民来惠就业空间等8项措施。
惠州明确,港澳学生入读惠州公办小学、初中,免学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入读惠州市民办小学、初中,按照所就读的民办学校收费标准缴交学费,享受财政补助生均公用经费,民办学校在收取学费时按学期给予抵扣学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
“在惠州市投资、就业的港澳居民适龄随迁子女,可就近入读普惠性幼儿园。”惠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刘俊华介绍,对持有港澳居民居住证的港澳居民子女与内地居民同等对待,由其居住地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就近入学原则统筹安排入读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幼儿园。
刘俊华介绍,港澳居民随迁子女入读惠州公办小学、初中起始年级,在惠州投资的,由投资所在地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免试就近入学原则统筹安排入读公办学校;在惠州就业的,由就业单位所在地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免试就近入学原则统筹安排入读公办学校;在惠州与本地户籍配偶团聚并长期居住的,由本地户籍配偶所在地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免试就近入学原则统筹安排入读公办学校。
如何支持鼓励港澳大学生在惠实习见习和就业?惠州支持开展惠港澳青年实习计划、惠港澳大学生实习专项行动。支持举办惠港澳大学生实习见习双选会,鼓励市内国有企业、本土企业积极接纳符合条件的港澳大学生来惠实习见习。
引人关注的是,惠州实施“惠州青年安居计划”,以“人才驿站+社群服务+优惠房源”为基本模式,为港澳大学毕业生提供3—7天免费住宿、就业(创业)指导、政策资讯、读书交流、婚恋交友、住房安居、城市融入等一站式服务,支持港澳青年人才到惠州就业。
“为了便利港澳居民在惠州更好地交流学习、就业、创业和发展,惠州以融深融湾为契机,建设惠州市港澳台侨综合服务中心。”惠州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钟永兰介绍,惠州按“一中心·多基地”的框架,在各县区、各企业和相关学校打造一批创新创业培训、文化交流实践和国防教育培训等类型的特色基地平台。
钟永兰表示,这些平台为广大来惠州的港澳台侨青年提供交流、学习、就业、培训和发展等一条龙的全链条、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她呼吁说,希望更多港澳台侨青年能通过这些特色合作平台和便利措施,更全面了解惠州、开心选择惠州,大胆来惠、聚惠发展。“我们将真诚为大家提供热情优质服务,只要你选择来惠州发展,一定会有精彩发生。”
关键词:投资兴业
港澳高新技术企业整体迁入最高奖300万元
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可以看到,大量港商港资涌向惠州,成为惠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多年来,伯恩光学、旭日集团、光弘科技、南旋集团、敏华控股等一大批港资企业都将主要生产基地放在惠州。如今,在“双区”建设机遇下,越来越多港澳资金、项目“抢滩”惠州。
在新闻发布会上,叶育强透露了一组最新数据,有力印证港澳投资在惠州经济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叶育强介绍,截至2022年5月,惠州全市累计设立港资澳资企业超过1.1万家,约占全市外资企业的70%,利用外资超过200亿美元。其中,2022年1—5月,惠州港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19.8亿元,增长81.8%,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70.7%。
如何便利港澳居民在惠州投资兴业?何少芳表示,《便利措施》中明确了便利港澳居民开办企业、便利港澳企业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便利港澳企业快捷通关、支持港澳企业科技创新、支持港澳青年来惠创新创业等13项措施。
在便利港澳居民开办企业方面,惠州推广港澳企业开办(含企业设立、刻章备案、申请发票、公积金开户)“一网通办”系统,融合线上线下服务,强化各级行政服务中心企业开办专窗标准化建设,实行“一窗通办、一窗通取”。
为支持港澳企业科技创新,惠州给出“真金白银”扶持政策。
具体来说,惠州每年组织一批港澳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每家奖励10万元。对首次进入市级培育库并获市科技局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港澳企业每家奖补5万元。对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有效期内整体迁入惠州的港澳企业,各县(区)按规模以下、以上企业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家、300万元/家奖补。
与此同时,为支持港澳企业研发创新,惠州明确,对认定的制造业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年度评价结果达A、B等级分别补助50万元、30万元。
惠州还鼓励各县(区)打造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高水平打造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
魏敏介绍,惠州支持港澳青年创业,主要依托惠州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提供服务。该基地是广东省“1+12+N”港澳青创孵化重要载体之一,于2019年投入运营,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已累计引进53个项目,目前在孵项目35个,涉及半导体芯片研究、人工智能成像技术、区块链技术应用、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
“惠州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除了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等普惠性创业政策外,还可为来惠创业的港澳青年提供3年场地免租、创业资助、住房补贴、交通补贴、展会补贴、创赛奖励、贴息贷款、推荐奖励等八大扶持奖补政策。”他说,下一步,将加大港澳居民来惠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细化并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构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链条服务体系,吸引更多港澳人才来惠创业、投资。
■数读
截至2022年5月,惠州累计设立港资澳资企业超过1.1万家,约占全市外资企业的70%,利用外资超过200亿美元
2022年1—5月,惠州港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19.8亿元,增长81.8%,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70.7%
旅居香港的惠州籍乡亲达100多万人,平均每7个香港人中就有1个祖籍惠州
实施港澳居住证政策以来,在惠州办理居住证的港澳居民累计达23993人,其中香港23881人、澳门112人
■访谈
惠州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叶育强:
深度融深融湾 全面服务港澳
惠州为何出台《便利港澳居民在惠州发展若干措施》?其中有哪些亮点和现实意义?
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惠州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叶育强表示,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近年来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深入实施深度融深融湾行动。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惠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5周年之际,惠州出台《便利港澳居民在惠州发展若干措施》,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谈亮点
全方位便利港澳居民在惠学习就业创业生活
南方日报:惠州出台《便利措施》主要是基于什么考虑?有哪些特色亮点?
叶育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在顶层设计上对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出了要求。今年2月,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七次全体会议强调,要全面深化粤港澳民生融通和人文交流。今年5月,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推进在粤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民生方面享有“市民待遇”。
惠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和深圳都市圈重要成员,与港澳经济社会联系紧密。据统计,截至2022年5月,全市累计设立港资澳资企业超过1.1万家,约占全市外资企业的70%。2021年11月,惠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深入实施深度融深融湾行动”。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出台《便利措施》,以全方位便利港澳居民在惠州学习、就业、创业、生活。
惠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便利措施》,一方面系统展示新时代惠州实施融深融湾行动和加强惠港澳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另一方面,充分展现惠州打造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和宜居宜业宜游魅力城市的力度和诚意。此外,重点突出港澳居民在惠州发展的创新导向和无限空间。主要特色亮点如下:
一是体现惠州担当,全面服务港澳,政策覆盖“广”。《便利措施》涵盖港澳居民在惠州居住生活、就学就业、投资兴业、社会民生文旅交流合作以及优化提升政务服务等五方面38条具体措施。
二是对标最新精神,突出政策创新,政策内容“新”。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政策文件最新精神,在认真研究吸纳惠州现有便利港澳居民政策措施基础上,充分考虑港澳同胞在惠州发展面临的最现实需求,创新推出港澳居民居住就读、创新创业、职业技能双向认定、惠港澳法律服务等若干新政策新举措。
三是注重精准施策,力求落地见效,政策措施“实”。《便利措施》出台前期,我们广纳各方意见建议,也对政策措施进行了充分的实操性和落地性评估,其中大部分措施已由相关部门出台单行政策,力求使港澳居民在运用政策上更便利高效,确保政策落地实效。
谈意义
加快推动惠港澳民生融通、深化人文交流
南方日报:在“双区”建设背景下,《便利措施》的出台有何意义?
叶育强:《便利措施》聚焦“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惠州所能”,是惠州深入实施深度融深融湾行动的最新举措。
紧紧围绕“中央要求”。惠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讲政治顾大局贯穿于推进大湾区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把深入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作为重要政治任务。
全面聚焦“湾区所向”。惠州加快推动惠港澳民生融通、深化人文交流、拓展港澳就业教育医疗新空间,把及时制定出台惠港惠澳便利政策措施,作为今年实施深度融深融湾行动、加快推动人文互融和生活互惠专项行动的具体举措。
主动服务“港澳所需”。惠州先后开展“实施深度融深融湾行动”“构建综合高效服务体系 提升港澳青年创业基地建设水平”“港资企业发展现状”等专题调研,开展问卷调查,广纳意见建议,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掌握港澳同胞在惠州学习、就业、创业、生活的热切期盼和现实需求。
充分体现“惠州所能”。我们在重要时间节点出台《便利措施》,让港澳同胞在惠州市更有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自觉主动服务港澳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体现惠州市委、市政府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实举措推动中央和省关于大湾区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的务实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