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定征收会查账吗公司(实时/阐释)
作者:汤子浩 发布时间:2022-10-17 14:28:04 点赞:次

“税收洼地”面临洗牌
不要贪图一时小利,被所谓的税收顾问忽悠,企图占中央政府的便宜。小打小闹就罢了,规模大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套用、滥用核定征收”的恶意税筹叫停。
12月21日,审计署公布了《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违规返还税收收入等方面问题的整改情况》。
01
雪梨、薇娅、核定征收,这份报告都有提

通报主要涉及两方面问题,一是“违规返还税款造成财政收入流失”问题;二是“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存在漏洞,部分高收入人员借此逃税”问题。
从中可以观察国家税务总局目前正在进一步采取加强税收征管的行动,最主要的行动有三大类。
1、违规返还税款造成财政收入流失,11省清理废止税收返还政策文件。

2020年审计查出15个省违规税收返还问题23项、涉及金额239亿元。
截至11月15日,已完成整改22项、涉及金额233亿元;正在整改1项、涉及金额6亿元,预计2021年12月底前完成整改。
被清理和废止的更多是地方政府出台的财政返还政策,简单说就是各地自行制定财政返还的所谓税收洼地。预料今后地方出台的税收洼地将会大大减少,以这类税收洼地为税收筹划将基本没有什么空间了。
2、汽车销售、农产品收购、高收入人群个税三大领域虚开、偷税问题已由税务总局调查。

高收入群体个人所得税,应该是今后的一个重点,特别是在提倡共同富裕的政策环境下。所谓高收入群体,突出的就是公司老板、明星艺人、网红主播等高收入人群。
此前各地都通告个人股权转让需先交纳个人所得税,就是措施之一,针对的对象是企业股东、老板。
接下来正在重点针对的是明星艺人、网红主播,利用个人独资、合伙企业分解收入、隐匿收入、核定征收偷逃税。
3、“套用、滥用核定征收”的恶意税筹叫停。
《财政部、税务总局整改情况》说明:“税务总局核查了有关人员逃避税的主要方式,通过深入分析论证和评估,研究确定了纳税调整和追征税款的处理方式。按照‘先试点、后扩围、再推开’的工作部署,税务总局对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进行规范,已在 15 个省分两批开展试点,共调整规范近 8 万户企业,将适时向全国推开。”
核定征收政策会越收越紧,个人独资、合伙企业除个别情况外基本会被取消核定而改为查账征收,公司已经早就改为查账征收。个体工商户由于个数多、规模小,大多数应该会继续保持核定征收,但会加强监管。
总之,随着这些税收政策的收紧、规范,此前常用的税收筹划套路像税收洼地、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核定征收等,将会被大幅压缩空间,大大增加风险。
02
药械厂商警惕!核定征收、洼地税款返还将收紧
在了解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通报的这几个问题的基本情况后,很明显,近期几个知名主播的偷税事件与他们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此次有关部门通报的问题,恰好就是明星主播用来偷逃税的政策漏洞。
这些高收入主播,就是将税收洼地优惠政策与利用个独税率低的情况相结合,来减少本应缴纳的税款!
所谓“税收洼地”,就是部分地区为了鼓励和吸引外来投资者到当地经济开发区投资,加快区域发展,做强主导企业、培育壮大当地新兴产业链条的优惠政策。
在税收洼地区域,企业缴纳的税费会按照一定比例返还,并且返还比例不小。
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税收优惠政策,例如重庆、江西等地。比较出名的地方像是霍尔果斯,一度成为影视公司聚集地,也是明星们“钟爱的”地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霍尔果斯的税收优惠政策力度大,五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免税期满后,再免征五年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
而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如果按照个人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相关税率最高是45%;但是如果按照个人独资企业的经营所得,则最高税率是35%。

个人独资企业因税收政策带来的低税负被视作合理避税的“法宝”,然而一旦合理的限度,就将滑向偷税的深渊。

继雪梨、薇娅被罚后,大批明星艺人跟风一般退出合伙人或者公司股东。这也说明主播明星想轻易避税,可没那么容易了。

面对严峻的监管环境,此次暴雷的虽是网络直播,实则警醒大众的是各行各业!
尤其是医药行业经过多年发展,早已渡过野蛮生长阶段,迈入了成熟期内精耕细作的时代。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中国式耍小聪明逐利的诱惑下,一批药械厂商甚至开始铤而走险。
再次提醒广大药械厂商,切勿为了所谓的“合规”,而制造更大的合规灾难!
因为之前的逃税方式都是地下操作,现金往来,企业没有账目体现,或者至少从账面上形成防火墙,并没有留下太多证据。现在,全程监管开始转向药械厂商,由药械厂商大规模有规律地流向一人公司或者过票洗钱的CSO全程留下痕迹!
03
太阳底下无新事
其实许多所谓“税收筹划”方案不过是“掩耳盗铃”而已。靠点谱的是投机方案、不靠谱的就是干脆教给你如何偷税!
千万不要再用制造合规灾难的办法去装模作样合规了,因为已经触犯刑法,无论是逃税,洗钱,还是商业贿赂,这种标的金额一旦查实根本不是三五年的刑期,所以钱没了还能再挣,人没了,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样的严峻环境下,药械厂商更应提高警惕,避免不合理情形使合法避税沦为偷税,毕竟,只有合规经营,才能走得更稳健,更长远。
1、业务不真实
现实中,很多空壳个人独资企业是为了编造业务而设立的,以此实现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收入向营业收入的转化,其行为被认定为因编造业务而偷税漏税。为了证明业务的真实性,一个企业的每一笔业务都需要在业务、合同、发票、资金流上保持一致,以证明业务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此前税局通报的薇娅案例中,网络主播以自己的名义与商家签订合同,却使用个人独资企业收款。收款人与服务提供者不一致,劳动报酬所得转为个人独资企业经营所得,被认为不合理,最终认定构成偷税。
另外,企业使用个人独资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时,可能会出现人员或能力不匹配的情况。比如人才缺乏、人员数量少、业务类型多样化、金额巨大等。可能会引起税务机关的注意。无论企业是否纳税,税务机关都会合理怀疑该公司的真实性,并可能启动税务检查工作。
2、没有完整证据链
所谓证据链,就是和普通证据不同,是一系列客观事实与物件所形成的证明链条,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相互印证连环相扣。这是一个法律概念!如果证据链那么好造假,也不容易查出来他也就不叫证据链了!
那些掩耳盗铃地伪造证据,打印模糊不清黑白照片作为所谓参会证据、反复编造记录企图蒙混过关,冒名顶替,显然是给自己留下了更大的造假证据链,留下永久痕迹,不可撤销,全流程可被追溯。
特别是某些移动医疗公司,帮助药企采用线上统方给医生回扣的方式规模洗钱,即使融到巨额资本,这种作死的行为也是离地狱越来越近。
因为这些小动作在大数据长期记录下无所遁形,半年一载还可以编造应付,一年两年必然露出马脚,这就是国家通过两票制带营改增,推动形式合规的根本目的所在。
3、发票不合规
不合规发票的内涵广泛,包括虚开的发票以及其他填写不规范的发票。
而对于医药行业来说,不合规的发票主要为:
一是使用虚假发票、票据套取资金体外使用;
二是虚构业务事项或利用医药推广公司套取资金;
三是账簿设置不规范等其他会计核算问题。
而其中,虚构业务、虚开发票、票据套取资金的现象较为严重,
犯罪嫌疑人一般通过设立、购买空壳公司的方式,为医药企业开具增值税发票,为弥补开具发票带来的增值税及企业所得税税负,一种方式为通过设立的个独、小规模企业享受的核定征收政策,根据销售配额统一部署、安排发票开受;一种方式为对外联系低价取得虚开的进项发票。
04
结语
药械厂商、药代、医院、医生、CSO/CSP等共同组成了医药行业利益共同体,任何一环节发现的问题,均导致法律风险向上下游传导,牵一发而动全身。
曾几何时,医药代理制招商模式在国内制药企业风靡一时,是非功过,自有历史评说。不可否认,随着政策日趋严谨,这种模式越来越寸步难行。“生存还是毁灭”成为摆在所有药械厂商面前的艰难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