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税收筹划(当日/认识)
作者:杨兆平 发布时间:2022-10-22 04:19:34 点赞:次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工业也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自2016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到目前为止,解决钢铁产能过剩任务提前完成,但整个行业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出口粗钢等低端钢,进口特殊钢等高端钢,钢铁产能替代成为钢铁行业的主要任务。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近日部署了2021年钢铁行业巩固减产成果。根据部署,重点解决钢铁产能过剩问题,统筹考虑碳达峰、碳中和长期目标节点,重点降低环保绩效差、能耗高、工艺设备水平相对落后的粗钢产量。
钢铁行业上下游距离长,产品种类多,钢铁行业内部财务会计复杂;另一方面,钢铁行业受政策影响明显,削弱了钢铁企业内部税务处理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增加了涉税风险。此外,钢铁行业属于大宗商品行业,进入门槛低,发展模式广泛,员工涉税知识薄弱,税收合规意识普遍较低,也导致钢铁企业的税收风险。近日,中国税钢铁行业采购涉税风险提出了提示,本期将继续讨论钢铁行业销售涉税风险。
一、财务会计中的税务风险
钢铁企业生产工艺长,工艺多,涉及多段生产、运输、储存,需要从铁矿石选择、废钢采购到大型钢铁厂、铁厂或轧钢厂,然后通过经销商销售给机械制造或建筑工程企业等终端用户,因此,钢铁企业的财务核算也比较复杂。在财务会计过程中存在以下不同类型的涉税风险。在财务会计过程中存在以下不同类型的涉税风险。
首先,钢铁企业近年来贸易利润较低,经营不良企业也出现亏损,部分企业为了生存,租金利息收入、废料收入不纳税,或销售收入不及时,延迟纳税策略,以降低资本成本。但是,这种行为不符合税法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纳税人在账簿上多列支出、少列收入、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属于逃税。纳税人逃税的,税务机关应当追缴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其次,许多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生产过程的准确记录和不合理的成本损失控制重视不够,导致成本核算信息扭曲。在检查过程中,税务机关会认为账目不准确,采取核定征收的方式,企业面临多缴税款的风险。或者税务机关也可能认定逃税,钢铁企业面临补缴税款和罚款的风险。
第三,一些钢铁企业利用税率差混淆不同的业务收入,将面临高税率适用于不同项目的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三条:纳税人从事不同税率的项目,应当分别计算不同税率项目的销售额;未分别计算销售额的,税率较高。因此,这种行为可能会使钢铁企业多纳税。
第四,一些钢铁企业通过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来虚增利润,这是一种风险很大的行为,可能会受到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刑事指控。
因此,在经营过程中,钢铁企业应更加重视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账户是否完整或及时,费用管理是否公私分配。企业不应列出成本,少列收入,更不用说虚开增值税发票等高风险行为来虚增利润了。
二、税收政策变化的风险
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不同时期,国家将根据经济发展和经营情况及时调整税收政策,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对于钢铁企业,由于经济形势变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资源综合利用、污染控制、碳排放减少等不同方面,相应的税收政策将在不同时期发生变化。中国营改增以来,制造业增值税税率多次调整,从17%降至16%,再降至13%。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为了鼓励资源再生,废钢回收和加工都有很大的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后来,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和清洁生产的要求,相应的政策可能会发生变化或取消。目前,废钢加工环节只保留有条件的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同时,钢铁产品关税政策的调整也比较频繁。最近,碳排放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钢铁行业是制造业31个类别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这可能进一步影响钢铁行业的税收政策。税收政策的变化增加了钢铁企业把握税收政策的难度和财务决策的不确定性。企业财税人员不够专业,不及时掌握税收政策的变化,容易面临税收风险。
由于税收政策变化频繁,这就要求钢铁企业具备税法专业能力和政策敏感性,对税收政策变化有一定的预见性,并提前考虑政策变化,如在销售合同中约定增值税变化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可以处理政策变化后的过渡安排,避免涉税风险。
三、纳税申报不准确、风险不足
钢铁企业的生产加工环节涉及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和产生,如VOCs、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粉尘、噪音等。因此,钢铁行业与环保税法关系密切。
但在《环境保护税法》的实施过程中,许多钢铁企业由于对政策了解不够,导致税收风险频发。具体来说,企业在申报环保税时,信息申报不准确,未按规定进行监控,申请免税不当或失败。这些情况往往是由于不熟悉政策造成的。例如,一些企业只申报安装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的排放出口,而不申报排放许可证上的其他排放出口,或只申报水和大气排放出口,不申报固体废物和噪声源,或主排放口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忽视其他污染物的监测。这些不规范的申报会造成税务风险。在税收优惠方面,综合利用煤灰和炉渣的钢铁企业不委托评价机构进行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或者在正常生产过程中未完全保存评价材料的,不能申请免税。
钢铁行业作为一种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特别是在当前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的背景下,应全面掌握环境保护税的法律政策。申报时,企业应仔细检查排放许可证上规定的排放出口和排放标准,严格按照政策规定进行监测。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应充分收集和保存相关的免税凭证和数据,以获得相应的环保税优惠待遇。
四、发票未约定或者约定不当的风险
与采购环节类似,钢铁企业在销售环节也不同意增值税发票发票义务或协议不当,造成涉税风险。
比如(2016)鄂民终1596号案中,买卖双方签订了《钢材供应合同》,但合同中没有约定开票。在本案中,卖方提出约定的钢材价格为无税价格,发票应另行纳税。一审法院认为发票是合同的附属义务,卖方应履行发票的义务。但二审法院根据买方支付6.8万元开票款的事实,认定双方约定的价格为无税价格,开票费用由买方承担。
根据增值税原则,增值税为价外税。然而,在实践中,双方签订销售合同的价格通常是含税价格,税务机关通过销售=含税价格÷(1+税率)计算实际价格。卖方应承担开具发票作为合同附属义务的责任。
在本案中,双方未就相应的发票开具和税费承担达成协议。一审法院通常认为合同的价格含税价格;二审法院考虑买卖双方的交易习惯,认定双方约定的价格为无税价格。因此,在未约定相应发票开具和税费承担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情况,哪一方承担税费的结果会有所不同。钢铁企业在签订相应的购销合同时,应明确约定增值税发票的开票义务和税费承担情况,避免争议。
小结
受控国内外疫情后,经济开始复苏,这也推动了钢铁需求的上升。同时,自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钢铁行业成功实现了去产能目标。近日,我国指出要巩固钢铁去产能成果,重点减少粗钢产量。钢铁产量的增加,钢铁产量受到政策的限制,这意味着钢铁行业的经营效益有所提高。钢铁行业在抓住这一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注意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涉税风险,钢铁企业要做好以下工作。
1. 树立依法纳税意识,增强自身纳税信用评价
企业要增强纳税意识,只有依法纳税,才能在纳税信用评估中取得好成绩。A级纳税人的评估意味着可以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另一方面,在金税三期推出和数控税的背景下,企业的税收风险更容易筛选,企业不能冒险。
2. 提高税收合规水平,合理规划税收
对于可以进行税收筹划的经济事项,要从税收和法律两个方面进行论证,确保形式和实质合理合法。钢铁企业可以找税务律师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
3. 提高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加强税务风险预警
税务风险防范不仅仅是财务部的一个部门,而是涉及不同的部门。因此,钢铁企业各部门应树立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在融资、钢铁加工、钢铁销售、金融工具使用、费用、股息分配、财务管理等方面,发现税务风险点,制定风险防范措施,特别是重大业务事项税务风险,确保税务风险管理控制。
综上所述,钢铁企业必须通过自身建设或外部专业支持,提高税收相关合规性和风险响应水平,充分保护合法利益,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