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税避税逃税的区别在于哪里(当日/认识)
作者:辛培同 发布时间:2022-10-22 12:08:22 点赞:次
目前,我国对节税的认识普遍存在偏见。那么,节税是什么,和逃税、避税有区别,是否应该提倡节税呢?现在正九教你如何辨清节税、逃税和避税~

想区分节税、逃税和避税的区别?正玖教你!
1.节税、逃税和避税的概念及其特点
节税又称税务筹划,是指纳税人在不违反税法立法精神的前提下,通过纳税人巧妙安排融资活动、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充分利用税法固有的起点、减免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达到少缴或不缴税的目的。节税有以下特点、政策导向性、规划性等特点。
逃税是指当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已经发生并能够确定时,采取不正当或非法手段逃避其纳税义务的行为。逃税有两个基本特征:非法性;欺诈。主要表现为纳税人有意识的违规行为反税收法规,通过隐瞒或欺骗逃避纳税义务。
避税,是指纳税人在充分了解现行税法的前提下,巧妙安排经济活动的融资、投资、经营等活动。这种安排手段位于法律和法律之间的灰色地带,以避免或减轻税收负担。避税是以非法手段达到少纳税或不纳税的目的。因此,避税规划既不违法也不违法,而是在两者之间,因此被称为非法。避税有以下特点:非法;规划。通过对现行税法的至研究现行税法,发现漏洞,巧妙利用;权利。本质上,避税筹划是纳税人在履行法律义务的前提下,利用税法赋予的权利维护既得利益的手段;规范。

想区分节税、逃税和避税的区别?正玖教你!
2.节税和逃税和避税的区别
2.1行为目的的差异
从节税、逃税、避税的结果来看,都表现出税额的直接减少,所以很多人认为这三种方式的目的是一致的,但使用的手段的合法性是不同的。其实不然。
与逃税和避税相比,节税的目的不仅限于缴纳最少的税款,而且最大化整体税后利益。有些经济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但可能无法保证纳税人的利益最大化。那么,这种经济活动的选择就不能说是节税的成功。例如,中国税法规定,对符合要求的高新技术企业征收15%的所得税,新企业自投产年起可免征2年所得税(一般企业所得税率为33%)。如果只考虑减税的目的,纳税人就会贸然投资于自己不熟悉的高科技产业。在未来的经营过程中,一方面,企业家可能对行业管理不善,导致整体利润率下降;另一方面,高科技产业往往是高风险产业,产品市场前景高度不确定,一旦项目选择失败,也会带来巨大损失。虽然有税收优惠,但不足以弥补由此造成的利润损失。此外,对于低利润甚至亏损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节税效果并不明显。因此,为了成功实现节税的最终目标,纳税人必须全面考虑自己的经济活动,以寻求节税和增收的最佳结合点。
2.2行为计划与长期的区别
节税是有计划的,属于提前的经济活动。也就是说,在开展融资、投资、利润分配等经济活动之前,纳税人需要将纳税作为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根据税法计算各种替代方案的应纳税额,然后计算各方案的税后收入,最后根据税后收入最大化的原则选择最佳方案。
节税的预计划决定了它必须同时具有长期性。具体来说,节税不仅要根据现行税法规定做出决策,还要对其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由于节税涉及的企业经济活动往往持续时间较长,如大型生产线的投资决策、企业长期资金的融资决策等。在持续期间,如果税法做出相反的变化调整,原来的节税优势可能会消失甚至转化为企业的额外负担。这就要求规划者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正确处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尽量降低节税风险。当然,如果节税成功,可以给纳税人带来长期的节税效益。
相反的,逃税是一种短期的事后行为,是纳税人通过上述各种非法手段掩盖、歪曲、篡改应纳税事实后的欺诈行为。短期来看,成功逃税只能在当期产生减税效果,不能持续到后期。
避税的计划性和长期性介于上述两者之间。这可能是事先计划的。例如,一些内资企业为了享受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搞假合资。所谓外资,其实是国内投资者以外商的名义投入的资金。外商只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种装饰,并没有真正参与经营决策。由于这种情况难以核实,税务机关只能认定为外资企业征税。这种提前规划的避税往往是长期的。事后可以进行其他避税活动。例如,个人所得税中的工资和工资项目实际上是按当月实际超额累进计算的。一些纳税人的月收入波动很大。为了避免适用高税率,当一个月的收入较高时,往往会将一些月的收入推迟到其他低收入月,使稀释的收入以较低的税率计算,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事后类似的避税行为一般是短期的,即其效果仅限于当期。
3.对中国节税的展望
综上所述,节税与逃税、避税有本质区别,是国家应大力倡导、纳税人应积极推进的行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仍然羞于提及这一点,尤其是一些节税成功的企业。究其原因,除了担心误解引起的批评外,更多的是人们内心缺乏节税的道德认同感,总觉得少向国家是一件不光荣的事情。这与我们过去强调纳税人义务而忽视其权利的做法有关。事实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不再是国家行政机关延伸的一部分,衡量企业家贡献规模的标准也不再是每年缴纳的税额。相反,从社会整体财富的角度来看,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从短期来看,节税确实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纳税人手中留下国家减税往往可以获得更高的资金使用效率。有些人担心财政减收会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事实上,没有必要,因为当一个国家制定其税收法律时,它必须仔细预算其财政支出。即使实际经济运行偏离预算,政府也可以通过发行短期公债来弥补。通过纳税人的扩大再投资,国家转移的税收资金可以培育出更广泛、更坚实的税收来源。因此,从长远来看,国家不仅可以减少收入,而且可以不断增加财政收入。
鉴于此,国家应加强对税收筹划的宣传,使节税的概念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心中。税务机关还应主动加强与纳税人的沟通,积极向纳税人介绍相关税法规定,并对纳税人的节税提出建议。税务代理、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专业中介机构应加强涉税业务的拓展。只有多方合作,中国的节税才能真正走上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想区分节税、逃税和避税的区别?正玖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