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收益和专项资金区别(近期/理解)
作者:翟广铎 发布时间:2022-12-21 21:23:02 点赞:次
专项应付款的账务处理怎[zen]么[yao]做
有三种处理方法:收到时计入“营业外收入”,支付时按企业正常业务处理就可以。收[shou]到时计入“专项应付[fu]款”,支付时也通过“专项应付款”处理,和企业[ye]成本费用没有关系如[ru]果金额较大,收到时计入“递[di]延收益”。递延收益就是专为核算不能一次而应分期计入当[dang]期损益的政府补助而设置的。
关于企业所得税的问题
企业如何对[dui]财政性资金及其支出进行单独核算。建议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zhun]则—政[zheng]府补助》的有[you]关规[gui]定,对专项用途为购置资产的,设置“递延收益”科目,在资产购建完成后,从[cong]递[di]延收益[yi]转入资本公积。不形成资产的,如果跨年度的。政府补助准则要求[qiu]采用的是收益法中[zhong]的总额法,在确认政府补助时,将其全额确认为收益,而不是作为相关资产账面余额或者费用的[de]扣减。要求通过“其他应收款”、“营业外收入”和“递延收益”科目核算。
财政[zheng]局专项资金异地拨款几天能到账[zhang]
财政局专项资金异地拨款一般3-4天到账。5个工作日,若[ruo]从财政局经办人员到代理银行或者国库(人民银行)办理拨款之时开始算起,就有点迟延了。若从财政局接受拨款资料、开始进行内部审批程序为起点,那一般来说就是正常的。明文[wen]规定的。单位要重视单独核[hu]算的要[yao]求,加强对科研项目管[guan]理政策的学习,构建内部科研、财务[wu]、资产等管理部门的协调工作机制,切实落实法人责任,确保科[ke]研专项经费使用的公开、透[tou]明,确保财政性资金发挥最大的[de]效益。
地方性政府[fu]政策补贴怎么入[ru]账
政府补贴资金是[shi]一种专项资金,可以计入“专项应付款”科目[mu],如果记入该科目,就不涉及营业税和所得税缴纳问题。也[ye]可以将其理解为将来很可能或者确定实现的收益。企业取得的政府补[bu]助为非[fei]货币性资产的,应首先确认一项资产和递延收益,然后在相[xiang]关资产[chan]的[de]使用寿命内平均分摊递[di]延收[shou]益[yi]。
企业到得财政[zheng]局的扶持[chi]资金应进什么科目
因此,企业收到时[shi],应当作[zuo]为负债管理。属于弥补亏损、救助损失或者其他用途的财政资金,如国有企业亏损补贴、“非典”期间补偿民航公司的损失、关闭小企业补助等。企业收到这类资金时,作为本期收益或者递延收益处理。这一点的税收政策规定很明确:《财政部[bu],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70号)第一条[tiao]规定。
不征税和免税的区别
以及其[qi]他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包括直接[jie]减免的增值税和[he]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fan]的各种税收,但不包括企业按规定取得的出口退税款。收到款[kuan]项时借。银行存款贷:递延收益以后不政[zheng]府款时做下述分录相反的分录。如果确认不再归还政府的话,按[an]你的的资产的折旧年限,摊销递延收益借:递延[yan]收益贷。
科技局扶持资金会计分录如何填写
收到科技局专项款扶持资金时:借:银行存款贷:专项应付款偿还剩余[yu]专项款扶持资金[jin]时:借:专项应付款贷:银行存款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ze]》第七条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ping]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但是,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像高企培育的补贴是怎么入账的
收到款时分录,借:银行存款,贷。递延收益。同时,借。支-专项资金来源-XX项目-XX局,或者专项收支-专[zhuan]项资金来源-XX项目-自筹资金(如果有配套资金,否则无此分录),贷。专项[xiang]资金是国[guo]家或有关部门或上级部门下拨行政事业[ye]单位具有专门指定用途或特殊用途的资金。这种[zhong]资金都会要[yao]求进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不能挪作他用。并需要单独报帐结算的资金。收到款项时:借:银行存款,贷:递延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