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造(土地改革时间)
作者:肖创英 发布时间:2022-03-28 17:25:56 点赞:次
1.重大事件的影像资料,特别要突出石油人的经历记述。要获得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需要创造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节减。
2.解放初期延安个体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料征集1956年对私营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全区3416户私营商业、饮食服务业,组织起来的有2799户,直接过渡到国营、供销商业的80户,合营商业473户,合作商业1233户,代销店、合作组1013户。到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及手工业合作化基本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基本完成。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也在有步骤的向前推进。
3.有影响的民营企业发展的先进事迹、社会捐赠、对慈善事业的贡献等相关方面的文字资料。
4.征稿对象:全市被改造的个体工商业经营者及其家属子女等知情人士,改造工作组的组成人员,被处理的经营者,以及社会各界知情人士。搜集、整理延安工商业联合组织和民营企业在延安的发展过程的相关文史资料意义重大。
5.延安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稿件、记者日记、重大事件报道等影像资料。

一、土地改造(土地改革时间),要怎么样阐释
1.设活动重要成果。果业已经成为我市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部分重点果区苹果收入已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2.为了全面准确反映私营工商业改造政策和具体改造过程,特向全市征集反映这一改造运动的文史资料:征集范围和内容:全市范围内所改造的个体工商业状况。征集范围和内容:征集范围包括在延安五七干校的组建成立的相关文件,组织机构及在五七干部接受过教育和改造的所有人员以及后来文艺界中外记者采写的影视文学作品及通讯报道相关资料。延安日报社:反映七七洪水的相关报道、影像资料、记者日记等。
3.……社员齐心协力,生活得到改善。在第一次土地革命、抗日和第二次土地革命的不期,先后实行土地革命、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等不同的土地政策,这些革命任务在1948年结束延安境内的解放后不久即已完成。
4.征稿内容:反映工商联、商会组织的筹备、成立资料,发展大事记载。

二、土地改造(土地改革时间),如何诠释
1.1960年开始实行实行三级所有,虽纠正了一平二调的错误,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小规模的家庭副业,鼓励社员养猪,有领导有计划的恢复农村集市,经营方式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这样的经营管理体制延续了十几年。征稿内容:退耕还林(草)政策实行以来,本人所经历、参与的政策制订、组织实施、成果验收活动;退耕还林以来在工程建设、成果巩固(含农田建设、生态移民、舍饲养畜、后续产业项目建设)等方面的举措、成效;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办法等方面的历史资料。整理以及所形成的调研报告、回忆文章等。
2.征集范围及内容:全区范围内的四清运动,省试点延安县及地区社教试点相关政策文件、工作机构、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资料;四清社教工作队(组)工作人员的回忆、日记等相关资料;四清及社教运动中的过激行为及过火做法所造成的后果;四清及社教运动经验教训的相关资料。所选大事的范围和标准具体有以下各类:延安行政区域的设置与变更(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成立、更名、撤销、划转、升格等;有本地特色的重大政策、法规性文件的发布及实施。
3.工商联组织和民营企业在延安的发展资料征集民国时期,延安境内部分县(市)有商会组织,建国后改为工商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