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机制建设(内控体系建设)
作者:孙强强 发布时间:2022-03-28 20:06:22 点赞:次
1.重大违规和重大风险事件建立倒查机制要点十聚焦内控管理缺陷和金融风险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解读:银行机构对重大违规和重大风险事件是否建立倒查机制,聚焦内控管理缺陷和金融风险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针对存在的失职渎职等行为要严肃追责问责,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偏离主责主业领域要点坚守定位、聚焦主业解读:银行机构坚定不移推进坚守定位、聚焦主业,从源头上遏制风险。要点十担保圈、担保链业务解读: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协作,有效识别和化解担保圈、担保链业务风险。集团层面的统一风险视图要点风险视图上制定管控措施解读:商业银行在建立银行集团层面的统一风险视图,即定期对产品、客户、行业、机构、区域、国别等各个维度的风险状况、风险水平、风险变化趋势等形成判断和评估,从而有利于相应风险管控措施的制订。
3.坚持监督加压、信任加力,落实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工作机制,及时为受到诬告陷害的纪检监察干部澄清正名,对恶意举报、诬告陷害的严肃处理,释放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正确行权正能量;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对属于改革失误、工作差错的无心之过,给予同志式关心、实事求是处理,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4.要点内外部检查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和追究解读:银行机构内外部检查中发现问题的责任追究和整改落实情况。

一、内控机制建设(内控体系建设),如何成功阐述
1.要点重要岗位名录解读:银行机构制定在前台经营、业务管理、资源配置、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岗位名录不相容岗位的分离要点岗位分离与制衡解读:银行业机构要按照岗位分离与制衡原则,对不相容岗位进行系统梳理,形成不相容岗位列表,不相容岗位必须由不同人担任,实现会计、资金等业务的前、中、后台有效分离,强化事中事后监督。
2.》)信用债违约风险预警机制要点一企一策解读:信用债违约或相关风险指标达到一定标准时,各授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及时成立债权人委员会,并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集体研究增贷、稳贷、减贷、重组等措施,确保应组尽组。要点专业、高效勤勉履职解读:银行金融机构董事勤勉履职,强化董事的约束和监督机制,促进董事会规范高效运作,全面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3.要点十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资金存管业务解读: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资金存管业务的,应选择符合条件的从业机构,强化对客户资金管理和监督职责,确保客户资金与从业机构自身资金的分账管理、风险隔离。防止带病流动带病上岗要点十处于或应当处于问责过程中的责任人员解读:银行机构对处于或应当处于问责过程中的责任人员,不得以辞职逃避追责、以劝退代替开除,防止带病流动带病上岗。
4.结构和侧重点应当与评价对象和岗位职责相匹配。加强对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反洗钱系统以及工商信息系统的数据运用,深入核查有关线索,提高关联交易穿透监管能力。

二、内控机制建设(内控体系建设),怎么做研读
1.商业银行日常收费管理治理重点表现为五个方面。部分银行碍于情面不愿不敢问责,对部分违规人员及管理者的问责较轻,常以经济处理代替纪律处分,以对离职人员的追加处分,来遮挡对有责人员的问责处分,威慑、教育、纠偏效果不足。结合经营情况、风险状况、绩效薪酬延期支付情况等因素,及时合理设定或调整风险超常暴露标准及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比例。
2.内部交易是指商业银行与其附属机构以及附属机构之间表内授信及表外类授信(贷款、同业、贴现、担保等)、交叉持股、金融市场交易和衍生交易、理财安排、资产转让、管理和服务安排(包括信息系统、后台清算、银行集团内部外包等)、再保险安排、服务收费以及代理交易等。
3.商业银行及各附属机构应当确保前、中、后台等具有潜在利益冲突的经营环节实现业务叙做、管理责任的隔离;确保自营业务与代理业务严格隔离,避免消费者混淆不同法人主体责任,引发风险传染。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违规问题要点代销业务中误导销售解读:银行机构误导销售第三方产品,代销业务中存在个别代销基金业务未对客户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个别销售人员营销用语不规范、个别银行网点未按要求进行公示或销售的保险产品超出公示范围等问题,甚至个别银行网点员工还存在私自推介、私自销售第三方产品的行为。一共分为四大系列,包括信贷业务、资管业务、内部控制、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