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后地税征管模式(如何在新一轮税制改革中逐步完善地方税制体系)
作者:安汝文 发布时间:2022-03-31 00:14:10 点赞:次
1.按照有利于降低征收成本和方便纳税的原则,国税、地税部门可互相委托代征有关税收。以往由于国、地税意见不一导致纳税人重复沟通、难以协调等情况将不复存在。深化税制改革的目标是形成税法统税负公平、调节有度的税收制度体系,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和市场统一。
2.加上营改增逐步展开,地税的工作任务大量减少,国税的工作任务大量增加,国、地税合并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一成功经验为国、地税合并的可行性提供了可靠现实论证。
3.会不会将财政部门组织的非税收入的职责统一纳入合并后的税务部门征管。李齐云分析说,国地税合并后,有些问题也面临解决,比如干部任用管理、机构隶属关系、人员安置等。我们不仅要按照税收中性原则,在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的基础上继续优化增值税制,构建更加公平、简洁的增值税制度;还要高度关注国际税制改革的动态,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为指引,在提升我国税制国际竞争力的,以全球视野加强国际税制的协调,为推动全球经济的互联互通和开放、包容发展奠定税制基础。
4.面对国、地税需要协调的事项时,还要付出额外的沟通成本。李齐云认为地方税收以后有可能会增加。

一、营改增后地税征管模式(如何在新一轮税制改革中逐步完善地方税制体系),怎么样才能回复
1.纳税人涉税风险变化除了办税成本降低的便利,国、地税合并将导致纳税人的涉税风险发生变化。
2.为了缓解这一局面,1994年国家实行分税制改革。减税降费是一项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重大财税政策抉择,是一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经济战略决策,是一项事关国家治理全局的重大政治决断。国、地税联合办税的需求客观摆在眼前。
3.税务部门调查数据显示,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叠加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见效,企业发展预期逐步增强。在改革步入深水区之时,减税降费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标注了新的刻度。2020年1至8月,仅增值税降率就能减税大约3048万元。
4.1996年的新的税收征管改革任务:建立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重点稽查的新的征管模式。2019年公司全年增值税减税达到了3369万元。税负公平是现代税收制度的基本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5.在目前分税制的框架下,企业经营者需应对两套征税体系感觉很麻烦,不纳税成本增加,征缴成本也增加了。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
6.我国实行营改增之后,营业税作为地税部门征收的主体税交由国税部门征收,地税部门职能减少。

二、营改增后地税征管模式(如何在新一轮税制改革中逐步完善地方税制体系),怎么能总述
1.税制改革正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基础、建框架,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发挥更大作用。
2.至2020年9月中旬,我国现行18个税种中,立法税种已达11个。国、地税合并后,税务系统总体工作量将有所下降,原国、地税人员共同办公,可以起到缓解工作压力的实际作用。为了保证营改增政策的顺利过渡,部分国、地税部门实行合署办公、统一纳税。
3.加上为了调动企业和地方的积极性,这种意见逐渐成为主流意见。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主要的共享税,应在统筹兼顾维护市场统促进区域均衡、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等因素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新兴业态发展的影响。分设两套机构导致一些有损税法权威的现象从实践情况看,分设两套机构存在国、地税对同一问题或事实在税法上认定不一的情况。
4.两个税务机构各自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税收征管,造成执法口径不损害了税法的权威。
5.在加快地方非税收入立法进程的,要结合费改税改革通过清费立税拓展地方税的范围。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内各项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等职责。2016年以来,随着营改增的全面实施,地税部门的工作量相对萎缩,国税、地税的合并就更是迫在眉睫之事。
6.税务机关职能部门之间出现扯皮与内耗现象。分设两套机构增加纳税人办税成本对纳税人而言,分税制最直接的弊端在于办税不够便利。具体如:国地税双重征税、国地税执法口径不地方违规设置税收优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