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不对称案例)
作者:甄瑞平 发布时间:2022-04-05 13:43:41 点赞:次
1.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在有些领域、有些部门甚至相当严重。鉴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2.05安然事件分析上市公司的委托代理理论使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造成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代理人有可能通过操纵会计信息欺骗投资者和委托人,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这些都与理论中管理者薪酬契约、净收益指标考核和盈余管理相关,根本在于管理者的盈利能力。如果管理人员懈怠,其恰好赶上了好时机,仍有可能出现高回报。
3.管理当局掌握着关于企业经营状况的第一手信息,即使他们愿意全部对外公开,信息经过加工、整理,再传输给投资者,其时效性已经大打折扣。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会计语言是一种深深打上专业烙印的商业语言。
4.为达到这一目的,净收益需要对管理人员的努力程度非常敏感,并且能够精确地预计对应于管理人员努力程度的报酬。管理人员也不愿意披露使用的会计政策,以便在必要的时候通过操纵会计项目或会计政策来改变净利润。表1和2是对《财经》杂志自1999到2004年4月披露上市公司内幕情况的统计分析。
5.出于利益目的,管理层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管理人员还有可能在做出策略选择之后获得关于回报的信息。新闻工作者对公司或相关人员、事件进行采访、调查而撰写出新闻稿件加以播放或刊登,全面揭示出企业财务等信息。

一、会计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不对称案例),怎样表述
1.本文认为应该积极而又谨慎地利用大众传媒,打造一种新型的、强势的会计信息失真治理模式。实证会计理论假设管理人员是理性的,存在机会主义行事的可能,他们在财务会计政策选择方面具有自己的利益,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他们会基于道德考量和信息对股东或其他投资者有用就一定采纳充分披露或其他会计政策。可能观察到公司会计报告系统的细节。
2.会计信息不对称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会计信息交易的过程中。对上市公司而言,包括其财务及相关信息,有新闻性的、评论性的、舆论性的,还有宣传性的。会计人员普遍认为,投资者构成主要的使用者,因而披露投资者所需的会计信息对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3.大众传媒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最大限度地解决会计信息不对称,有效地遏制会计信息失真。这些只是管理人员可能采取的一些行动,即通过歪曲或操纵财务报表向外界呈现公司最好的状态,以达到有效契约或机会主义的目的。
4.报告净收益在合同中的作用与对投资者的作用不同,净收益在合同中的作用决定了管理人员的报酬,既监督又激励管理人员的业绩。这不仅损害了社会公众的合法利益,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运行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5.就传播的会计信息及其相关信息而言,能极大满足投资者的知情权,教育投资者以及约束管理层的行为。

二、会计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不对称案例),怎么去解析
1.在委托-代理制下,对于企业的经营业绩,管理当局了如指掌,而投资者由于远离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只能通过管理当局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了解。这说明如果市场处于传媒的监督下,而企业仍然选择欺骗,理性的投资者将不再对其进行投资,合作伙伴也会中途撤退或是望而却步。
2.[关键词]信息不对称;理论财务会计在现实世界中经常碰到一种基本矛盾。管理人员可以影响会计系统,可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歪曲报告净收益,因为所有者可以得到的是管理者报告的净收益。
3.李成艾、王圆,2008:《论大众媒体在解决会计信息不对称的作用》,《山东商业会计》第4期,在向所有者报告之前,管理者已经知道了回报情况,如果所有者不能观察到未经管理的净收益,管理人员为实现薪酬最大化,可能会操纵利润。方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财政部、证监会等机构就企业中报、年报、首次发行或二次发行招股说明书及发行公告等的内容、格式、时间与发布媒体都作了规定。
4.互联网以及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增加了获得信息的途径,信息量增加的也使参与者在短时间内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犹如大海捞针,即必然会使参与者付出高额的的成本。
5.由于违反合同对公司来说代价很大,在会计政策改变会影响债务违约的概率时,管理者和公司的利益都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当管理者也参与利润分享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