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国际化(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
作者:张发录 发布时间:2022-04-06 04:37:05 点赞:次
1.1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会计模式进行了进一步探讨与研究,于1993年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国际上在构建比较新、规范的金融监管体系,积极地促进国际会计准则来治理结构改革。
2.新的准则自实施以来,以其可操作性、与国际会计的趋同性等特点。会计国际化的概念、内容及加快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必要性会计国际化,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的过程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

一、会计准则国际化(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怎样才能解析
1.2007年1月1日,一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正式颁布,并在部分企业中执行,这对加快我国会计与国际接轨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也为全面推进我国的会计国际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施依据。
2.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也应该与时俱进地,更新既适合我国国情也符合国际大形势的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措施。笔者现就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组织实施和带动影响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一些问题进行粗略探讨。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体系、原则和观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会计发展中始终贯彻自主创新和自我突破的战略。
3.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出台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问题以及策略非常值得分析和研究。

二、会计准则国际化(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如何总述
1.特别是在2008年的爆发了金融危机之后,为了增强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以及使全球金融市场维持稳定,国际上都加快了制定适合国际化统一标准的高水平会计准则的脚步。
2.会计国际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计政策惯例国际化、会计管理体制惯例国际化、会计教育惯例国际化、执业会计惯例国际化、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惯例国际化、引进和运用国际上通用的先进会计思想管理和技术方法、促使与各国会计事务处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参加国际会计活动、促使其他会计事务处理方法趋同于国际惯例这八个方面。阐述了目前国际化的会计趋同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的新变化,最后提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战略,旨在促进我国企业对会计准则趋同有更一步的了解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