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会计准则(租赁会计准则的修订完善有什么现实意义)
作者:张东博 发布时间:2022-04-06 14:05:37 点赞:次
1.为兼顾我国市场环境和企业实际情况,在实施范围和实施时间上采取分步到位的办法。
2.承租人对于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可以选择不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而是采用与现经营租赁相似的方式进行会计处理。新租赁准则对于衔接上允许企业沿用此前对合同是否为租赁或包含租赁所作的评估。
3.新租赁准则在租赁定义和识别、承租人会计处理方面作了较大修改,出租人会计处理基本延续现有规定。现行准则要求以风险和报酬转移为基础将租赁划分为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
4.对于母公司或子公司在境外上市且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其境外财务报表的企业,是否选择提前适应新准则将会产生重大影响。而母公司或子公司在境外上市并遵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的企业则拥有自行选择是否提前执行的权力,对于先前经营租赁较大的企业,该项决定将会显著影响其本年财报的数据。在租赁开始日后,出租人无需对租赁的分类进行重新评估,除非发生租赁变更。
5.随着本金逐年的偿还,利息费用将会逐年减少,折旧费用保持不变,会产生前高后低的总租赁费用。增量成本是指若企业不取得该租赁,则不会发生的成本。
6.有关事项通知如下:在境内外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的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一、租赁会计准则(租赁会计准则的修订完善有什么现实意义),怎样去解析
1.关于出租人发生的经营租赁,原租赁准则仅要求出租人披露各类租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初始直接费用,是指为达成租赁所发生的增量成本。售后租回交易中的资产转让属于销售的,承租人应当按原资产账面价值中与租回获得的使用权有关的部分,计量售后租回所形成的使用权资产,并仅就转让至出租人的权利确认相关利得或损失;出租人应当根据其他适用的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购买进行会计处理,并根据本准则对资产出租进行会计处理。
2.而使用权资产的定义也是基于租赁负债的金额和定义基础上,考虑出租方提供的租赁激励、承租人的初始费用以及承租人达到预定使用状态的花费所定义的。弊端在于将会降低企业的财务信息可比性,该弊端将会吃需要首次执行日存在的所有租赁均已到期。
3.新租赁准则下,承租人不再将租赁区分为经营租赁或融资租赁,而是采用统一的会计处理模型,对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以外的其他所有租赁均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并分别计提折旧和利息费用。由此导致承租人财务报表未全面反映因租赁交易取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也为实务中构建交易以符合特定类型租赁提供了动机和机会,降低了财务报表的可比性。
4.是指出租人为达成租赁向承租人提供的优惠,包括出租人向承租人支付的与租赁有关的款项、出租人为承租人偿付或承担的成本等。新租赁准则改变了售后租回交易的会计处理办法,实际上使得售后租回作为表外融资结构的方法不在可行。合同中包含租赁和非租赁部分的。

二、租赁会计准则(租赁会计准则的修订完善有什么现实意义),如何成功确立
1.此次对租赁会计准则的修订完善有以下现实意义: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好满足报表使用者需求。为便于各方面了解掌握新租赁准则,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2.新租赁准则要求出租人增加披露相关租赁收入及未折现租赁收款额等信息。
3.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租赁交易的日趋复杂,承租人会计处理相关问题逐步显现。采用该方法时,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衔接处理:对于首次执行日前的融资租赁,承租人在首次执行日应当按照融资租入资产和应付融资租赁款的原账面价值,分别计量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为解决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明确划分及会计处理迥异带来的实务问题,新租赁准则取消了承租人的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分类,要求承租人对除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以外的所有租赁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并分别确认折旧和利息费用,即采用与原融资租赁会计处理类似的单一模型。
4.租赁内含利率,是指使出租人的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之和的利率。租赁的规模越大,对财务报表关键指标的影响也就越大。
5.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租赁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几乎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是指原合同条款之外的租赁范围、租赁对价、租赁期限的变更。
6.赁和非租赁部分进行分拆,除非企业适用本准则第十二条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租赁部分应当分别按照本准则进行会计处理,非租赁部分应当按照其他适用的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