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计算表(应交增值税计算表)
作者:黄姣丽 发布时间:2022-04-10 16:16:05 点赞:次
1.所以应交增值税的借方合计数不是已交,贷方合计数也不是本期应交。文章中的底稿、科目余额表、序时账,也会放到网盘,大家可以下载来实操一下。
2.测算差异小的,比如几千块、万把块,低于明显微小错报的,就不要调整了。有些企业则将三级科目做为辅助项,期初期末不纳入最终的计算,只将发生额汇总到应交增值税二级科目中。
3.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不在这章讲,后面会出两章,一章讲当期所得税,一章讲递延所得税。
4.除了增值税之外,借方发生额一般是本期已交,贷方是本期计提。重分类调整就是资产负债表科目余额有负数,要对负数进行重分类,也就是把负数调整成正数,因为资产负债表科目除了未分配利润之外。
5.应交税费科目主要有两种调整,一种是增值税的负数重分类,另一种是测算差异。第四部分关于统计台账为了降低应交增值税指标的填报难度,我们针对对应交增值税指标的两种计算方法分别制作两版统计台账。账项调整就是除了重分类调整之外的调整,就是企业做账做错了,我们对它进行改正。

一、增值税计算表(应交增值税计算表),怎样去概述
1.方法一:按照会计科目计算台账方法二:按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计算台账应付职工薪酬第一部分指标解释应付职工薪酬: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那些房产企业也会请税务师事务所对土地增值税出专项报告,所得税测算除外,这个留到所得税费用那节讲。应交税费明细表应交税费明细表大概就像这样子。
2.申报表的收入金额与账上的收入金额有时候不一致,也可能是固定资产的销售、视同销售等。而第23行的本期已交数可以理解为增值税真正的借方发生额。检查相等之后,再核对销项税、进项税等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上的数是否一致。
3.对于应交增值税的三级科目,有些企业全部结转到未交增值税中,进项和销项期初、期末余额为0,上图的做法是第二种做法,在这种做法下,进项和销项的余额会越来越大。一个字概括应付职工薪酬指标,它包括所有给予职工的报酬和支出。
4.增值税的进项比销项大,期末余额出现负数,这个要进行重分类,把它调整到其他流动资产。

二、增值税计算表(应交增值税计算表),如何解答
1.因为这个项目未涉及进项转出,也未涉及免税、退税等,填完这两个之后,检查一下期末余额跟科目余额应交增值税的期末余额是否相等。有时候看到销项税期末余额几个亿的,那只是个余额,不参与计算的,只有发生额影响报表。
2.除了增值税出现负数是正常的之外,其他税费出现负数都不正常,当出现负数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重分类,而是考虑它们出现负数是否合理。附注咱们先来看看上市公司的附注披露格式。
3.有些事务所的应交增值税明细表不是按月填的,而是按照一年的汇总数填,如果底稿是这个模式,就不用透视了,直接用科目余额表的数来填就行,逻辑是一样的。应交税费需要收集的资料主要有这几样:增值税申报表、所得税申报表、完税证明。
4.作为统计指标,应交增值税的填报内容和方法与税务口径不完全一致,应严格按照统计口径填报。本期计提不能填科目余额表的贷方发生额,本期已交也不能填借方发生额。因为这张表是按月来填的,所以我们要从序时账中取数。
5.由于以上原因,增值税的明细表比所有科目的明细表都要特殊,为了让截图清晰点,我隐藏了中间的几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