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帮别人避税违法吗安徽人(今日/研读)
作者:朱庆凯 发布时间:2022-10-21 11:35:48 点赞:次
受疫情影响,202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尤为严峻。目前,各级政府正在尽一切可能帮助应届毕业生就业,但就业市场却传来了不和谐的声音。最近,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的许多学生都有个人所得税APP我发现我有工资纳税记录。令人惊讶的是,我从未接触过就职公司,更不用说收到一分钱的工资了。多天后,学校发表声明称614名学生个人纳税记录异常,涉及83家企业。一些企业主动澄清事实,大多数学生的工资已被撤销。
学生就业的背后是企业盗用学生个人信息进行避税操作。涉案企业通过什么渠道获取学生信息?除避税企业外,还有其他既得利益吗?利益链是否存在?盗用信息避税该怎么办?这些都企业不能简单地撤销工资记录,澄清事实。
许多毕业生受疫情影响,面临就业困难。一方面是严峻就业环境下的艰难选择,另一方面是莫名其妙的就业,未来就业过程是否会受到影响还不得而知。事实上,西北理工大学的就业现象并不孤单。个人所得税会计开放以来,河南、山东、重庆、安徽的学生也暴露了就业现象,利用学生信息,甚至学校的研究生教师。
利用学生信息逃税是违法的,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也暴露了校园信息安全的弱点。一方面,学生缺乏自我信息保护意识,在网上注册,提供个人信息,为信息被盗留出机会;另一方面,使用学生信息的违法成本低,不易追究责任,也是类似案件屡禁不止的原因。
除了提高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意识外,弥补学生的信息安全漏洞,学校作为学生信息安全的第一关,还应落实学生信息保护责任,防止和杜绝学校监督自盗。同时,个人所得税在网络上的直接核算也为管理虚假信息避税行为提供了机会。在开辟投诉审查渠道的同时,也要加强对非法企业的处罚,关闭逃税的便利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