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筹划的基本技术手段有(今日/研读)
作者:马玉岱 发布时间:2022-10-22 09:03:09 点赞:次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符合国家法律、税收法规的前提下,在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选择最产、经营、投资、财务管理活动,实现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企业税收相关管理活动。
各企业要合法避税,必须做好税收筹划。然而,税收筹划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从业者不仅需要熟悉各种法律规定和政策,还需要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今天,创易君将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
税负转移筹划法
税负转移是一种纳税技巧,在悄然实现税负减轻时,税负转移是市场主体之间的博弈行为。事实上,税负转移的实质是,税负的实际承担人不是直接纳税人,而是背后的隐藏者或替代者。税收直接纳税人不承担纳税义务,只是税务部门与实际纳税人之间的中介桥梁。
税负转移一般有三种方式:
(1)市场调整方法:根据市场变化规划税负转移。
(2)商品成本转移法:根据商品成本情况转移税负。
(3)税基转移法:根据税收范围的大小和宽度,实施不同的税负转移法。

【案例-商品成本转移法】
白酒制造商生产的白酒产品是一种需要缴纳消费税的特殊消费品。为了保持适当的税后利润,白酒制造商通常会相应地提高出厂价格,但一方面会影响市场,另一方面也会导致消费税和增值税的上涨。
做法:
设立独立的销售公司。酒厂设立独立的销售公司,通过增加流通环节转移税负。由于酒类产品的消费税仅在生产环节征收,即根据产品的出厂价征收消费税,后续的分销和零售环节将不再缴纳。
在这种情况下,引入独立的销售公司可以采用商品成本转移的方式,先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出售给自己的销售公司,然后销售公司以合理的高价层层分销。这样,制造商就可以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降低消费税负。
递延税筹划法
递延纳税是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目标之一,是指企业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延迟一段时间后缴纳应纳的税款。递延纳税虽然不能直接减少企业应纳税,但由于货币的时间价值,递延纳税就像纳税人从政府获得无息贷款,可以有更多的资金投资和再投资获得更大的投资收入或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相对减轻税收负担获得收入。因此,纳税人可以合理合法地使用各种税收筹划方法,以获得递延纳税的税收利益。
递延纳税方法:
(1)推迟收入确认。如:分期付款销售、预售账款销售、委托代理销售、现金现货交易等。
(2)提前支付费用,即提前支付费用。

【案例-委托代销结算】
7月,一家造纸厂向汇文具店销售白纸板113万元(含税价格)。贷款结算采用售后支付的方式。汇文店10月份只贷款33.9万元。造纸厂如何规划这类销售业务的税收?
做法:
因此,业务是由于商业企业的购买方式,付款结算采用销售后支付的方式,因此可以选择委托销售模式:造纸厂7月不能计算销售税,10月根据销售单位的销售清单确定销售,极端销项税额为:[33.9/(1 13%)]×13%=3.9(万元)
未收到销售清单的货款,可以暂停申报,计算销项税额。不按委托代销结算办理的,应计提销项税额:[113/(11 13%)]×13%=13(万元)
业务转型规划法
业务转型规划是指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能够正确、灵活地注入购买、销售、运输、建房等业务,无形资产转让可合理转化为投资或合资业务,工程招标中介可合理转化为分包商,甚至企业员工与非员工之间的相互转化。
业务转移税务筹划方法:
(1)企业可以找到企业所得税税率相对较低的税收萧条,然后将企业中的所有业务转移到新的税收萧条,从而降低税率。此时,企业可以减少税收支出,最大化企业利益。
(2)企业可以通过转移利益或其他费用,将企业的高利润收入转移到利率萧条成立的新公司,有效减少利润支出。
这种方法有两种方。大型企业适用霍尔果斯方案,减少特定行业在业务转移过程中实施企业所得税全免政策。这项政策可以直接降低企业所得税,将企业利润提高到25%。中小企业更适合个人独资,是指事项固定税率的核定征收模式,可以直接降低企业利润,降低企业成本70%。

案例-利润转移方式
A公司去年实现利润300万元,应缴企业所得税75万元,剩余225万元分红时需缴纳个人所得税45万元。对于A公司的老板来说,从毛利润到最终利润,他们已经缴纳了近40%的税款。老板头疼,如何减轻税负?
做法:设立个人独资企业B,将A公司利润中的150万元转入B公司,看看这样做后具体的节税效果。
A公司:
利润150万元:
增值税:公司利润,不涉及增值税
企业所得税:150*25%=37.5万元
个人所得税(分红):(150-37).5)*20=22.5万元
税款合计:37.5 22.5=60万元
B公司:
增值税:150/1.03*3%=4.37万元
企业所得税:个人独资企业所得税不缴纳
个人所得税(分红):150/1.03*10%*35%-1.475=3.62万元
税款合计:4.37 3.62=7.99万元
最后得出,无论B企业是小规模还是一般纳税人,其增值税A公司都可以用来扣除,所以A公司应该承担增值税部分转移到B公司,所以B公司实际税只有3.62万元,所以计算税负3.62/150=2.4%,B与A公司相比,企业节省56.38万元,节税比例高达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