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税收优惠政策(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
作者:仪跃茹 发布时间:2022-03-28 23:09:35 点赞:次
1.利用税收政策调节资源分配,引导主体行为,改善公平效率,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税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少数民族地区税收政策主要依赖税收优惠少数民族地区进入追求产业结构合理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后脱贫时代,在税收政策上过于依赖税收优惠不能应对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出现的新变化。建立以人为本的税收制度,目标是增进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福祉,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居民自我发展能力,用税收制度优势改变部分居民自我发展动力不足问题。
2.少数民族乡村存在聚落分散,耕地资源缺乏,宗教问题复杂等问题,受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的限制,部分少数民族乡村地区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以税收制度鼓励少数民族地区新型乡村产业发展和民族特色文化发掘,是优化农业人口就业结构。编印少数民族语言宣传资料和办税服务资料,为少数民族纳税人提供便利。
3.在办税服务厅设置双语办税窗口,在自助办税终端操作界面配备当地少数民族语言操作提示。
4.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继续执行边销茶增值税政策的通知》,明确自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边销茶生产企业销售自产的边销茶及经销企业销售的边销茶免征增值税。

一、少数民族税收优惠政策(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要怎么样描述
1.后脱贫时代治理思路的改变使纳税征管的理念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少数民族地区根据当地经济条件和制度环境的演变,在新时期优化税收征管程序,建立纳税征管全过程服务体系。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税制改革面临着新冠疫情冲击、产业发展不平衡和返贫风险等严峻挑战,在深化税制改革过程中,需要克服少数民族地区税收政策过于依赖税收优惠,税收优惠效应不平衡,偏向直接优惠和结果优惠,以及税收优惠时间限制和范围限制的困境。注释:李淑瑞:《少数民族地区地方税收优惠政策问题及对策研究》,载《贵州民族研究》2016年第7期。
2.《支持脱贫攻坚税收优惠政策指引》中明确对新疆困难地区新办鼓励类产业给与企业所得税二免三减半政策,对新疆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新办鼓励类产业给与五年免征企业所得税优惠,在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下,以新疆霍尔果斯地区为例,新设企业实现井喷式增长,引入高附加值项目67个,15个投资5000万元项目达成投资协议,在石墨烯等新材料领域形成了规模产业;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基础。
3.陈莉:《少数民族地区税收优惠政策调整方向和建议》,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二、少数民族税收优惠政策(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怎么去阐述
1.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来源于《支持脱贫攻坚税收优惠政策指引》和《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相关税收优惠以问题为导向,主要考虑扶持鼓励类产业的发展,不能完全应对后脱贫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中出现的结构性问题。
2.后脱贫时代少数民族地区税制改革存在的困境少数民族地区税收政策面临着过于依赖税收优惠的倾向,不利于建立税收制度长效机制,税收优惠效应不平衡、存在时效限制和范围限制,偏向直接优惠和结果优惠,导致税收政策面临新问题时缺乏弹性和适应力。
3.2优化税收征管程序,落实税收政策优化税收征管程序是税收政策落地的关键,税收征管作为税收政策和税收分配的中介,其质量和效率决定税收制度效能的发挥。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取得卓越成就,少数民族八省区的贫困率均降至1%以下,西藏、内蒙古和青海完成全部脱贫任务,整体进入后脱贫时代,在这一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制度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贫困治理的重点从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从开发式扶贫转向扶贫后保障,从乡村贫困治理转向乡村振兴,经济治理的重点从追求经济快速增长转向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