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五要素(政府会计五要素和八要素的区别)
作者:原少杰 发布时间:2022-04-03 00:24:25 点赞:次
1.又通过编制预算结余与净资产变动差异调节表,揭示财务报表数据信息与决算报表数据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事业单位的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缴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及预收款项、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货币资金是指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过程中处于货币形态的那部分资金,是事业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
2.事业单位的支出包括事业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其他支出等。
3.经营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事业单位设置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事业单位根据财政部门批复的用款计划收到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4.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各项债权,包括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应收款项和预付账款。事业单位的支出一般应当在实际支付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支付金额进行计量。会计期间至少分为年度和月度。
5.事业单位的存货在取得时按照其实际成本入账。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事业单位根据收到的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确认收入并增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支用额度时作冲减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处理。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与预算结余;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

一、政府会计五要素(政府会计五要素和八要素的区别),如何快速试析
1.事业单位的收入一般应当在收到款项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进行计量。
2.事业单位取得无形资产时,应当按照其实际成本入账。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用途使用的结转资金。上级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3.事业单位取得固定资产时,应当按照其实际成本入账。通过采取对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进行平行记账的方法,以及对财务会计的净资产要素与预算会计的预算结余要素保持衔接,建立了两种会计核算功能之间的联系。在报表设计上,根据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的不同功能设计了不同的报表。
4.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八要素核算模式在保障决算信息和财务信息全面性的,还尽量简化了会计核算方法,以便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理解和实务操作。
5.出售短期投资或到期收回短期国债本息时,实际收到的金额与短期投资成本之间的差额计入其他收入。财务报表包括会计报表和附注。
6.购入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归属于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短期投资持有期间收到利息时,按实际收到的金额,计入其他收入。

二、政府会计五要素(政府会计五要素和八要素的区别),怎样认识
1.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包括基本支出补助和项目支出补助。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使得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事业单位的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
2.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和现金流量表。购入的固定资产。
3.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算为人民币金额计量,登记外币金额。预算收入一般在实际收到时予以确认,以实际收到的金额计量。
4.事业单位收到利润或者利息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计入其他收入。将事业结余科目余额和经营结余科目贷方余额结转至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后,要按照规定进行结余分配,计提企业所得税和专用基金。并不是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彻底分开,变成两个互不相干的会计核算系统,而是保持了两者之间的相互衔接。
5.由于该模式集中体现在设置了8个会计要素类的会计账户体系,以及预算会计账户和财务会计账户各自平衡记账的核算方式,人们将其简称为八要素核算模式。
6.第二节事业单位会计本章重点以财政部2012年修订发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基础介绍事业单位会计的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