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会计例题(应纳税所得税例题)
作者:苏孟能 发布时间:2022-04-03 10:44:09 点赞:次
1.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待处置时一并计算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元与其计税基础元之间的差额元将于未来期间税前扣除,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与该技术所有权有关的成本费用为100万元。2015年年初会计和税法无差异事项。
3.企业以前年度发生的资产损失未能在当年税前扣除的,可以按照规定向税务机关说明并进行专项申报扣除。资产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因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可能造成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4.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待处置时一并计算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5.是本题是直接捐赠不属于公益性捐赠支出,不得税前扣除,所以需要纳税调增30万元;被工商管理部门处以的罚款不得税前扣除,所以需要纳税调增12万元;支付给供货方的违约金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经营支出,准予税前扣除,不需要纳税调整。企业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不得扣除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等股东留存收益中按该项股权所可能分配的金额。乙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为1800万元,甲公司转让该项股权公允价格为500万元。

一、所得税会计例题(应纳税所得税例题),怎么评述
1.分析:甲公司当年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中,按照会计规定应予费用化的金额为元,形成无形资产的成本为元,即期末所形成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元。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2.企业因购买国债所得的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及税款抵减,虽不是因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本质上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具有同样的作用,均能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符合确认条件的情况下,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所以应补缴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3.税法对于企业的合并、改组等交易,考虑合并中涉及的非股权支付额的比例、取得被合并方股权比例等条件,将其区分为应税合并和免税合并。企业发生的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准予结转以后年度税前扣除。
4.假定税法规定,企业为其他单位债务提供担保发生的损失不允许在税前扣除。2015年5月20日,甲公司发出产品120件,6月25日发出产品80件。

二、所得税会计例题(应纳税所得税例题),如何成功简谈
1.该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元将计入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形成未来期间企业所得税税款流出的增加,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在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是免税的,所以应纳税调减20万元。
2.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税法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3.该类支出在发生时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即计入当期损益,不形成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因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两者之间的差异也形成暂时性差异。绑定银行卡后,退税金额将直接打给个人。该项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4.其中产品销售收入1500万元,销售货物因购买方延期付款,收取的不含税延期付款利息收入200万元。甲公司于当期发生的元研究开发支出,可在税前扣除的金额为元。
5.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待处置时一并计算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时不考虑。销售费用借方发生额为350万元,其中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为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