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制度(作业成本制度参考文献)
作者:段景龙 发布时间:2022-04-03 12:37:15 点赞:次
1.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管理和控制现代成本管理的关键在于成本控制,应当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进行成本控制。供应商包括产品及原材料的供应商和物流服务供应商,而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不管是原料、产品的供应还是服务的供应都属于供应物流链,导致供应商的选择仍然属于物流的范畴决策。它要求作业成本管理贯穿公司生产经营的始终,包括产品的最初设计成本、试制确定成本、资金筹集成本、以及之后的材料采购、人力资源消耗、销售、管理及财务费用,这些成本费用都是全面作业成本管理要求管理和控制的。
2.价值链分析是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方法。资源消耗成本、作业消耗成本、产品消耗成本是其基本思想。在传统成本法下,产品的价格是受市场条件影响的,为了保持竞争优势,银行常常经营那些不盈利的业务。
3.发掘成本动因,加强成本控制。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将作业内容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作业主要指的是企业所运行的实际项目内容。

一、作业成本制度(作业成本制度参考文献),如何才能综述
1.加强成本控制,主要强调两个方面:控制成本动因,只有了解了主要价值链活动的成本动因,才能真正控制成本;通过改造和优化企业的主要作业链活动,如商品设计与研制开发、生产、营销等,来取得成本竞争优势。在实际的工作之中。例如:美国在1991年,就有11%的企业应用了作业成本法,而这一数据道1993年就增加到36%,1996年增加到55%,美国大部分企业都运用了作业成本法。
2.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了解每个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识别那些是盈利的,或至少那些对间接费用和最终盈利能力是有贡献的十分重要,因为基于这些成本信息的管理决策和行为将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生存。并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确保作业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将这些作业分配给每个工作人员。

二、作业成本制度(作业成本制度参考文献),怎样做区分
1.作业成本法也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可以有效的弥补现行的会计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提高物流行业成本核算水平和质量,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作业应作为成本分配的对象,并且需独立计算每种作业的分配率,依据每种作业的分配率作为分配每种作业成本到各种产品。所以应考虑银行业务的季节性因素,以避免成本计算产生较大误差。
2.资源动因是对一项作业所消耗资源数量的计量,作业动因是成本对象对作业需求的频度和强度的计量。鉴于上述问题,作业成本法研究者将时间要素引入作业成本法中,用时间来度量资源,作为其耗用的主要成本动因,通过估计生产性工时比例和每项作业耗时情况两项参数,用以计算各项作业成本。
3.综合发挥两者优势,让其更好为企业服务。作业成本法的运用也是非常广泛的,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了。
4.本文着重介绍能够提供这种信息的作业成本制度,并对其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