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收入构成(医院收入构成比例)
作者:段永健 发布时间:2022-04-03 22:40:53 点赞:次
1.摘要目前药品过度应用及医疗费用不合理增加的问题是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在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部分指出:深化编制人事制度改革。在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对编制内外人员待遇统筹考虑。
2.在地方现有编制总量内,合理核定公立医院编制总量,创新公立医院机构编制管理方式,逐步实行编制备案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合理确定医务人员薪酬水平。
3.《指导意见》提出,要建立全国健康医疗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制定分类、分级、分域健康医疗大数据开放应用政策规范,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开放。专项补助主要用于医院的基础工程建设、大型医疗仪器设备的购置、重点科研项目支持以及政策性亏损补贴等。
4.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办法,改变公立医院收入结构,提高业务收入中技术劳务性收入的比重,降低药品和卫生材料收入的比重,确保公立医院良性运行和发展。药品收入比例减少缓慢,财政补贴力度不足虽然药品收入仍占据较高的比例,受国家医药分家政策的影响,医院靠销售药品获得的收入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
5.降低药品和医用耗材费用。在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对编制内外人员待遇统筹考虑,按照国家规定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一、医院收入构成(医院收入构成比例),如何才能释义
1.从各类专科医院盈利能力来看,眼科医院、口腔医院、美容医院当年利润率最高。
2.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着力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提高医务人员收入待遇,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医院的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中药品收入所占比例略有不同,门诊收入中的药品收入占据的比例在50%左右,而住院收入中药品收入占的比例约为40%。组织完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加大探索力度,及时总结试点经验。
3.这是因为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增强,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升,对于眼、牙齿健康以及医美的重视也在慢慢提升。
4.逐步理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和医疗服务项目的比价关系,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采取综合措施切断医院和医务人员与药品间的利益链,完善医药费用管控制度,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5.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分级诊疗等政策要相互衔接。在降低药品、医用耗材费用和取消药品加成的,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合理调整提升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特别是诊疗、手术、护理、床位、中医等服务项目价格。医疗、药品、耗材等收入构成及变化趋势将被重点监测。

二、医院收入构成(医院收入构成比例),怎么去详解
1.根据医疗行业培养周期长、职业风险高、技术难度大、责任担当重等特点,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快研究制定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改革方案。对医院的药品贮藏、保管、损耗等费用列入医院运行成本予以补偿。在方案出台前,试点城市可先行探索制定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着力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合理确定医务人员收入水平,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2.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医务人员薪酬不得与医院的药品、耗材、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
3.在地方现有编制总量内,合理核定开展综合改革的公立医院编制总量。医保收入占据医院收入的半壁江山,财政补贴比例比较小。经常性的补助用于补助医院人员的费用支出。
4.医务人员个人薪酬不得与医院的药品、耗材、大型医学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
5.检查收入、治疗收入、手术收入、护理收入、卫生材料费收入成为住院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我们认为药品收入构成比标准应成为评价医院综合管理的重要指标;医院收入中药品构成比标准应严格控制在40%左右;在制定医院宏观标准的,应合理确定不同专业科室的药品构成比标准。利用大数据健全医院评价体系、监管药品等收入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