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会计实务(外贸会计实务第三版课后答案)
作者:孙学兵 发布时间:2022-04-14 03:11:31 点赞:次
1.对外贸企业出口商品采购的核算必须能够集中、全面地反映其出口商品采购情况。
2.汇兑损益的确定,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表现。每一会计年度还具体划分为季度、月份。借方反映已验收入库的商品进价;贷方反映企业销售商品结转的商品销售成本。
3.《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企业的经营活动一律通过人民币进行核算反映。我国财务会计制度体系发生了重大变革,废除了原来按行业、所有制等划分的旧的会计制度体系。会计主体这一假设,明确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4.与人才市场上一抓一大把的财务人员相比,作为外贸专业领域的会计人员却成为供不应求的。这是内贸企业几乎不存在的业务。1993年7月1日之前,外贸企业一直执行原外经贸部制定的《对外贸易企业统一会计制度》。
5.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汇兑损益应作为财务费用核算。在此阶段主要反映已付或应付供货企业的货款。

一、外贸会计实务(外贸会计实务第三版课后答案),怎么能阐释
1.该科目系负债类帐户,核算企业应交纳的各种税金。该帐户系损益类帐户,核算企业在购销存环节发生的应由企业负担的进货运杂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仓储保管费、检验费、广告费、业务人员工资福利等。实行了《企业会计准则》及与其相适应的新的一套行业会计制度。
2.如考核出口创汇额和每美元换汇成本等。我国的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四个基本假设。该帐户在企业出口商品采购阶段通过应交增值税子目反映企业购进商品或接受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情况。
3.对这些不同于内贸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决定了外贸会计不同于内贸会计的特殊性。采取进价核算,按出口商品的实际采购成本记帐。专业外贸公司、三资企业以及其他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在对外贸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时,要经常涉及到内贸企业不经常发生甚至从不发生的进出口商品的流转、外汇债权债务、结售汇以及出口退税等问题。
4.外贸对会计结算有较强的专业要求,除了要了解国内结算专业知识外,还要通晓国际结算。

二、外贸会计实务(外贸会计实务第三版课后答案),怎么样才能阐明
1.逐笔结转法是指企业每结汇一次,就计算并结转一次汇兑损益的方法。应交税金帐户。
2.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会计期间按年度划分,以公历年度为一个会计年度,即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所有权或实际控制权为准,即取得商品入库单和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有关结算凭证。
3.是由于外贸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计价的特点,外贸会计一般将汇兑损益作为一级科目核算,这也符合会计的重要性原则要求,集中结转法是指企业平时结汇时,按当日的市场汇率核销相关的外币账户,将汇兑损益集中在期末结转的方法。
4.帐户设置、库存出口商品帐户,该帐户系资产类帐户,核算企业全部自有库存出口商品。
5.第二章出口商品采购的核算出口商品采购是外贸企业经营的起点,也是外贸企业会计核算和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汇兑损益是汇总损失和收益的简称,它是指进出口企业在进行外币业务核算时,一定数额的外币因汇率的不断变化,在不同的时点上所对应的记账本位币数额的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