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名词解释(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作者:冯茹雪 发布时间:2022-04-15 02:11:30 点赞:次
1.有关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考点:会计报表附注是为帮助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报表的有关项目等所作的解释,其内容主要包括:所采用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及变更情况,原因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非经营性质目的说明。考点:约当产量法是根据月末在产品盘点的数量用技术测定,定额工时消耗或凭借经验估计,确定它们的完工程度,再按完工程度,将在产品折合成产品的数量,然后将产品应计算的全部生产费用,按完工产品数量和在产品约当量进行计算,求出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2.会计科目所要反映的经济内容,就是账户所要登记的内容。历史成本原则:亦称原始成本或实际成本原则,指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应以经济业务发生的时的取得成本为标准进行计量计价。跨期摊提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应由几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在各个会计期间进行分摊和预提的账户。

一、会计学名词解释(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如何成功评析
1.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按照会计要素的这一计量要求。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利用。
2.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3.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指会计反映说的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4.会计报表:是以日常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编制的,用来集中、概括地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等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成本费用的书面文件。

二、会计学名词解释(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如何快速研读
1.考点:递延资产摊销期在一年以上的资本性支出,一般是指不能全部计人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
2.权责发生制原则:就是按照权利和责任是否发生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负债的取得和偿还都按取得负债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
3.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4.考点:财务状况变动表是根据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资产项目和权益项目的增减变动来揭示资金的流入,流出和转换的会计报表。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城乡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因为小王掉的是记账凭证,小李掉的是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是内部单据,原始凭证是外来单据。
5.联系: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