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相对性(合同的相对性是什么意思)
作者:徐木新 发布时间:2022-04-17 23:50:56 点赞:次
1.合同关系的主体虽然都是特定的,一般都是指在合同当事人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自然也就只能对合同当事人产生约束力。债务人只能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而不应向国家或第三人承担违约责任。
2.《合同法》第109条和第121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未支付价款或者报酬的,对方可以要求其支付价款或者报酬。主体的特定化是合同关系与物权关系、人身关系、知识产权关系的重要区别。即指违约责任只能在特定的合同关系当事人之间发生。
3.签订合同可以说是当下保障自身利益的一种途径,至于究竟能不能保障,还要看合同当中的条款约定,如果约定的内容对自己不利的话,自然也就无法起到保护作用。
4.根据债权不可侵理论,不法侵害债权的行为发生后,债权人得以债权为由提起损害赔偿之诉,这使债的效力得到扩张,及于一切侵害债权的第三人。合同赋予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原则上并不及于第三人,合同规定由当事人承担的义务,一般也不能对第三人产生拘束力。合同关系的内容是指债权人的权利和债务人的义务,主要是指合同债权和合同债务。
5.是指合同关系中能发生在特定的主体之间,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够向另一方当事人基于合同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

一、合同的相对性(合同的相对性是什么意思),如何做描述
1.即合同法规定的债权人的代位权和债权人的撤销权;当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违约的,应当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因为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违约的情况,建议在约定合同条款的时候,就将违约责任的承担写清楚,这其实也是对自身利益的一种保护。从合同关系内容的相对性原理中,可以具体引出如下几项规则:合同规定由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原则上并不及于第三人;合同规定由当事人承担的义务,一般也不能对第三人产生约束力。
2.双方互为债权人和债务人。合同当事人无权为他人设定合同上的义务。合同内容的相对性还表现为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另一方承担义务才使一方享有权利,权利义务是相对应的。
3.意思表示真实是构成有效合同的先决条件之一方在被欺诈、胁迫或者重大错误下订立的合同往往非其真实意思表示,属于无效或可撤销的合同。合同当事人约定的为他人设定合同上的条款是无效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契约。
4.合同当事人以外的任何第三人不能主张合同上的权利。合同当事人也不对其承担违约责任。
5.因为债权人在债务人尚未交付标的之前,并不能实际占有和支配该标的物,而只能请求债务人为一定的行为,所以合同债权指向的对象主要是债务人的行为而非物。这种规定在理论上称为买卖不能击破租赁,实际上是赋予租赁具有对抗第三人的物权效力。

二、合同的相对性(合同的相对性是什么意思),怎样做认识
1.违反合同的责任的相对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违约当事人应对因自己的过错造成的违约后果承担责任,而不能将责任推卸给他人。
2.两个以上承运人以同一运输方式联运的,与托运人订立合同的承运人应当对全程运输承担责任。还表现为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权利人的权利须依赖于义务人履行义务的行为才能实现。
3.务人履行义务的行为才能实现。债务人只能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而不能向国家或第三人承担违约责任,因为只有债权人和债务人才是合同当事人。
4.合同当事人无权为他人设定合同上的义务。是指合同的效力范围仅限于合同当事人之间,合同当事人一方只能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基于合同提出请求,而不能向与其无合同关系的第三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
5.合同相对性原则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除合同当事人外,任何其他人不得请求享有合同权利;任何人不必承担合同责任。当然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地位是相对的。合同关系的主体又称为合同的当事人,包括债权人和债务人。
6.只有合同关系当事人彼此之间才能相互提出请求;合同一方当事人只能向另一方当事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或诉讼,而不能向与其没有合同关系的第三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及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