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企业税收政策(当日/商讯)
作者:丁康 发布时间:2022-10-11 09:01:53 点赞:次
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超过3000家,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区医药健康产业收入、产值、研发投入分别达到1500亿元、600亿元、100亿元,实现先进能源产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为深入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昌平区在制定实施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59条等措施基础上,6月18日,昌平区在未来科学城“能源谷”发布《昌平区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支持办法》《昌平区医药健康产业倍增行动计划(2022-2025年)》和《昌平区先进能源产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为相关产业发展绘出路线图。
19项措施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
到2025年保有量超过3千家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创新发展生态,实现建设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承载区的目标,昌平区加快落实北京市《进一步支持和服务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若干措施》的要求,率先出台了《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支持办法》。《支持办法》从源头、过程、服务三个方面,提出“三大工程”19项支持措施,对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获得荣誉、企校合作、技术突破、人才培养、场景应用、高成长高产出等方面进行重点支持,覆盖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
据介绍,近年来,昌平区以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为统领,加快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重点围绕先进能源、医药健康、先进智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等领域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储备培育一批、申报认定一批、做大做强一批,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管理服务机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质量和数量得到全面提升。在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报备即批准”政策试点工作中,昌平区提前谋划、精准辅导、市区联动,2021年10月全国首批认定的12家企业中有11家昌平企业。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超过2000家,全市排名第三,研发投入强度始终保持在8%以上的较高水平。
在此基础上,“十四五”时期,昌平区将通过持续的企业培育、政策支持和精准服务,形成梯次接续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格局,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超过3000家,高水平人才持续汇聚,高质量创新产品大量涌现,全面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和中关村世界领先园区建设贡献重要力量。
五大行动助力医药健康产业倍增
力争到“十四五”末产值“翻一番”
为抢抓国家“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北京实施新一轮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等重大战略机遇,推动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昌平区制定实施了《昌平区医药健康产业倍增行动计划(2022-2025年)》,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区医药健康产业收入、产值、研发投入分别达到1500亿元、600亿元、100亿元,实现“翻一番”。
《行动计划》按照“1+3+5”的主体框架,聚焦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围绕前沿技术、医疗器械、美丽健康“三大赛道”,重点实施“五大行动”。一是全面提升创新能级,依托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施生命技术赶超工程,力争在脑科学、新型疫苗、医学影像和治疗设备等领域,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重大突破。二是推动前沿赛道突破,以生命科学园为核心,密切关注细胞与基因治疗、下一代抗体等尖端领域,加快聚集全球创新资源。三是促进器械赛道升级,以中关村昌平园为核心,重点巩固高值耗材、体外诊断等优势领域。推动优质创新资源集聚。四是加快美丽产业聚集,以小汤山美智园、美妆园为核心,重点发力定制化妆品、“医×美”、特医特膳等领域。聚焦创新链、产业链断点与耦合难点,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五是强化产业要素供给,围绕政策、空间、人才、资本、配套服务,“五位一体”打造医药健康产业全要素支撑体系。
五项工程保障先进能源产业提质增效
力争到“十四五”末收入突破4千亿元
为明确昌平区先进能源产业的发力方向,积极主动践行国家“双碳”战略,推动昌平先进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昌平区制定实施《昌平区先进能源产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2022-2025年)》,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先进能源产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贡献税收突破100亿元。
《行动计划》呈现“1+3+5”的主体框架,聚焦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能源谷、打造北京先进能源产业高地目标,围绕“发展提升能源互联网高成长关键赛道,巩固壮大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风电光伏增长型成熟赛道,储备布局氢能、储能、碳固存培育型前沿赛道”三大赛道,重点实施“五项工程”:一是创新能级提升,支持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赛马”承担重大研究任务,盯住创新成果“沿途下蛋”。同步用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等大科学装置平台作用,服务试验验证,推动协同创新。二是高成长赛道倍增,聚焦能源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建设能源数字产业园,集聚一批智慧能源领域上下游企业,支持国家电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建成百亿规模能源互联网标杆企业。三是成熟赛道强链,支持能源领域央企、民企、高校等多元主体在清洁高效发电、钙钛矿光伏等方面进行技术攻关和示范、推广应用。四是前沿赛道培育,聚焦福田、三一龙头企业,利用氢能终端制造倒逼关键技术突破应用和关联企业集聚,围绕燃料电池系统、氢系统、氢能装备等上下游企业补链强链,集中投放区级政策、资金、场景,打造氢能商用车和特种工程车辆生态圈。五是产业生态打造,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发挥金融机构、碳金融产品、基金等对先进能源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推动研发经济从研发活动向更高层次的研发产业形态发展,实现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打造京内总部+结算中心、京外技术服务推广的研发经济落地模式。
据介绍,为全力推动首都高精尖产业发展,昌平区确定了“先进能源、医药健康、先进制造”三大优势主导产业,目前已经制定出台了两个产业行动计划,下一步还将加快制定出台先进制造产业行动计划,成为推动“十四五”规划高质量完成行动指引和重要保障。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泽伟